大自然的「聖誕禮物」:領角鴞現身臺大校園

貓頭鷹是在西方神話中象徵智慧的鳥類,因外表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貓頭鷹的數量稀少,且晝伏夜出,白天多躲藏在隱蔽的樹叢中幾乎不動,因此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很少能夠見到它。

今年聖誕節,大自然為臺大送來了一份「聖誕禮物」:有四隻領角鴞的幼鳥,一隻較年長,另外三隻年紀接近,出現在臺大鹿鳴廣場。它們有的時候停在小木屋鬆餅旁的白千層樹上,有的時候停在共同教學館前的日本琉球松樹上,且每次四隻都聚集在一起,位置顯眼,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欣賞拍攝。

領角鴞(Otus lettia)是分布於臺灣的十三種原生貓頭鷹之一,為臺灣特有亞種,身長約22-26cm,體重在150-220g左右,屬中小型貓頭鷹。它們通常會在白天休息,晚上出去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及大型昆蟲等。貓頭鷹的領域性較強,一般獨來獨往,只有剛離巢不久的幼鳥才會聚集在一起停棲,正如臺大目前出現的這四隻。不過它們很快亦將各奔東西。

臺灣的都市城鎮中,領角鴞是最常見到的貓頭鷹。大安森林公園、臺北植物園等地均能夠見到它。臺大校園內也常常有領角鴞的目擊記錄,晚上也能聽到它們的叫聲。研究顯示,領角鴞偏好棲息於樹林中,代表了臺大校園樹木成林且綠蔭扶疏,才造就了適合領角鴞的棲所。

然而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到領角鴞的正常棲息,在此也提醒民眾應當和鳥類保持適當距離,勿大聲喧嘩以免驚嚇到它們,拍攝時勿用閃光燈,同時不要影響到教學活動及校園秩序,才能維護人鳥和樂的臺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