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18世紀數學實驗—臺灣慶祝國際數學日 in 士林科教館

3月14日是國際數學日,在國際數學聯盟(IMU)的號召下,在超過107個國家舉辦超過400 次的個別活動,向大眾宣傳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的美麗和其重要性。

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幾乎每個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自然模式到氣候科學,從醫學影像到搜索引擎,從運輸網絡到人工智慧的優化,從建模到流行病的控制。2021年國際數學日的主題是「數學讓世界更美好」,因為在過去這疫情猖獗的一年來,數學扮演科學家們檢驗、預防、隔離及診斷等對抗病毒傳播的極重要角色。

在臺灣,中華民國數學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數學組與中華機率統計學會,於3/13-14兩天,在臺北市士林科教館共同舉辦2021年《國際數學日》慶祝活動。活動包含施放《科普劇:費布納西與露比兔》、數學風箏、《玫瑰的數字》—關於南丁格爾的音樂劇以及數學魔術表演等,現場還有許多有趣的攤位,顛覆一般對數學的刻板印象。活動最高潮當屬下午三點十四分的布豐投針儀式,邀請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與現場所有觀眾一起在超大型地貼海報上做數學實驗-只要把竹籤拋向空中,等它落下就能計算出圓周率的逼近值。這種計算方法在應用科學中相當有用,在過去曾被用來評估原子彈的核連鎖反應。

今年全臺共有152所學校超過一萬名師生參與布豐投針實驗,規模龐大讓國際數學聯盟印象深刻,並邀請臺灣開放國外民眾共同響應實驗,因此今年首次有外國參加實驗,數據統一回傳臺灣網頁,最後結果已在3/14日科教館活動公布,亦會同步至臉書粉絲專頁(請搜尋:超越無限數學印象)。

官網:https://sites.google.com/g2.nctu.edu.tw/taiwan314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MAGINARY.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