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理論的突破者─國際企業學系巫和懋教授

 第四十二屆(八十七年度)教育部學術獎二月底公布各領域八位得獎人,本校囊括其中五位,分別是人文及社會科學類科巫和懋;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陸天堯、王瑜;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呂勝春;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貝蘇章。本刊於本期開始陸續刊載得獎人學術研究貢獻及其成果。

 本校國際企業學系巫和懋教授榮獲八十七年度第四十二屆教育部學術獎「人文和社會科學類科」得獎人殊榮,巫教授重要學術研究貢獻及成果摘述如下:

●推薦人(陳維昭校長)評語:

巫教授在美國杜蘭大學等校已有十一年的教學研究經驗,於五年前放棄永久聘教職回來臺大任教,戮力於發展國內社會科學,精神令人讚佩。在臺大聘任時及其他各種學術獎選拔過程中,各方面對巫教授的評審意見,都極力推崇他的學術貢獻。巫教授著作甚多,文章都發表在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在個體經濟學幾個重要領域中有非常獨到的創見,堪稱國內社會科學界之卓越傑出學者。

●對學術研究之貢獻:

 得獎人在不確定狀態經濟學與財務經濟理論方面有突破性之學術貢獻。得獎人在一系列期刊論文中,探討在一般均衡架構下引進不完全資產市場(Incomplete Asset Markets)會造成何種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創新是發現「內生不確定性」(Endogenous Uncertainty)會因此產生,這種不確定性源起於市場參與者內生最適行為與預期心理之波動。候選人也成功完成建構「合理信念」(Rational Beliefs)理論,用以瞭解預期心理之形成,是既有「合理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理論之一大修正與延伸。其次,得獎人在不完全衍生性資產市場理論方面,率先找到保證均衡存在的條件;在面對個人風險時,首創最適之資產市場機制,以達到有效之資源配置;同時也探討可以如何運用衍生性資產來處理內生的價格波動,這些貢獻均已獲得國際經濟學術界的重視與肯定。除了不確定狀態經濟學外,得獎人在應用個體經濟理論方面也有很多貢獻。

除了研究各種聯盟與合併的內生形成與福利效果外,也探討組織內部的誘因設計。所提出的心理性賽局(Psychological Game)等研究成果,都是原創性之貢獻。另外,候選人在國貿理論方面有不少貢獻,在加總理論(Aggregation Theory)方面的研究也領先國際學界。

●重要學術研究成果:

在二十二篇代表著作,依其性質大致可整理編成兩冊論文集,研究成果可依兩方面簡述如下:

一、「不確定狀態經濟學」論文集:

得獎人在「不完全資產市場」(Incomplete Asset Markets)與「內生不確定性」(Endogenous Uncertainty)已獲得重要研究成果。第一篇代表作探討在面對個人風險時,經濟體系可以如何經由資產市場的創造,來達成有效率的資源配置,並進一步分析若要達成完全資產市場,至少需要加入多少個資產市場。第二篇代表作研究「內生不確定性」會如何受到市場參與者預期信念的影響,並且研究「合理信念」(Rational Beliefs)的形成及衍生性資產的經濟功能。這兩篇文章廣為現有文獻引用,第二篇並獲選進入一九九八年度全球網路上經濟學文章最常被索取下載(索取一千六百餘次)的前五名。第三篇探討內生不確定性的一般性質,並研究如何運用選擇權來處理內生的價格不確定性。第四篇則分析「合理信念」下投機行為會如何理性產生並造成資產價格的波動。代表作所列第五、六篇則研究不完全資產市場下的一般均衡,這是經濟學術研究的重要課題。一般而言,當資產市場不完全時,均衡可能不存在。這兩篇文章找到了在不完全衍生性資產及歐式選擇權這兩種市場下,保證均衡存在的充分條件,在數學技術上也使用了最新的不動點定理。第七篇研究財務創新會如何影響內生的不履約行為,造成經濟體系的內生波動。第八篇分析不完全資產市場下,允許國際資產交易是否能增進福利。第九篇與第十篇研究在隨機限制下的需求與一般均衡應具之特性,並分析隨機限制的或然率如何由內生均衡決定,也都頗受學界重視。這次所呈送文章中,有很多篇已為美國多所名校博士班列為修課教材。

二、「應用個體經濟與國貿理論」論文集:

代表作第十一篇研究研發聯盟的內生形成機制,並找出最能增進社會福利的形成法則。第十二篇探討水平合併的內生形成,並分析社會福利如何受到市場規模和合併所獲技術相輔利益之影響。代表作所列第十三、十四兩篇研究「心理性賽局」(Psychological Games),探討因期望而決定的情緒會如何影響訴訟行為、社會規範和組織文化等。這種分析角度相當創新,延伸了傳統賽局論的研究方法,也有助社會科學學者進一步去瞭解更廣泛領域內的策略性行為。代表作第十五篇以個體經濟理論分析臺灣選舉常見的六合彩賄選現象。第十六、十七兩篇探討組織內部的誘因與組織設計問題,也是現代個體經濟理論的應用。代表作第十八、十九、二十等三篇屬於「加總理論」(Aggregation theory),探討個人需求加總而得的總需求函數會呈現何種形態,這些結果可作為估計總需求的依據。過去文獻對總需求的推導多未注重其個體基礎,這三篇文章發展出總需求分析的一個相當嚴謹的個體基礎,是對「加總理論」很清楚的貢獻。代表作第廿一篇探討自由貿易區協定的形成會如何受到競爭形態和技術差異的影響。第廿二篇也是在國貿理論方面,分析在有多種商品時,商品的貿易是否可使各國要素價格漸趨相等,以上文章中,有很多篇已常為現有文獻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