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珠海考察之行

文/林靜怡本校地資所

2001年12月28日,中正機場上空雲層頗厚,一個典型的台灣溼冷冬日。我們一行十五人由姜蘭虹教授帶領,出發前往澳門、珠海展開為期四天的考察活動。飛機起飛爬升之初有些顛簸,心中也有些許忐忑不安,不安的情緒應是來自於對即將展開的發現之旅,期待與好奇而難掩興奮之情吧!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到達澳門已近黃昏。將行李安置到飯店後,迎接我們的是光彩耀眼的夜澳門。鬧區中五光十色的街景,其中最吸引觀光客目光的應該是葡京酒店了,一幢圓柱形的大樓,華麗的燈飾從樓頂垂掛而下,活似座大鳥籠,只不過籠中困住的不是鳥兒的羽翼而是人類的貪慾。我們順著街市一路上到「大三巴」,並選擇一家不起眼的小館解決了晚餐,肚子填飽的同時也感受了市井小民的飲食文化。回旅館的路上還品嚐澳門著名的薑汁撞奶,口感有點像是台灣的薑汁豆花,在帶點寒意的冬夜裏這款甜點再合適不過了。行程的第一天結束在一場非正式的兩岸問題論戰中,討論過程精釆同時為下一站的珠海之行預做暖身。

澳門自十六世紀以來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從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次眶?牙人借地晒貨開始,到清光緒十三年(1887污戚q"中葡友好通商條約"葡萄牙人正式取得永駐管理澳門的特權。興盛的海上貿易促使澳門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一個繁榮的港市。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國,結束了葡萄牙人四百多年來的統治,目前澳門人口約43萬人,面積只有23平方公里(包括澳門本島、 仔島、路環島),澳門四十多萬的人口中,其實包括四個族群,一為自葡萄牙本土或其他海外領土到澳門工作的純正葡萄牙人,二為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人,三是在澳門住了好幾代的葡籍華人,四是剛剛移民澳門不久或於1981年後在澳門出生的華籍華人。以往澳門政府中高級的官員大都是由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擔任,在回歸後,在北京當局的壓力下,澳門政府必須聘用當地華人,華人的政治地位相對的提升。談到澳門的經濟,除了觀光業外,不能不談到博彩業。澳門政府每年從博彩業得到的稅金就佔了當地稅收的60%。而受雇於博彩業的員工更佔澳門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將旅遊等相關服務業的員工加進去則佔了澳門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強,所有的數據只說明了一件事,賭博是澳門的經濟命脈,握有賭權的澳門娛樂公司自稱負起澳門興衰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娛樂公司和澳門經濟已結合成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體,除了繳交賭權專營費用和博彩稅外,根據專營合約娛樂公司還必須承擔部份的澳門基礎建設,例如連接澳門和 仔島的大橋、外港碼頭、南灣湖填海計畫都是由娛樂公司出資進行,同時娛樂公司不但擁有澳門60﹪以上五星級酒店,旗下還有澳門最大的噴射船隊,主控香港與澳門之間的交通往來,也是澳門機場次大的股東,不管是澳門居民或是觀光客,在澳門的食衣住行幾乎都由娛樂公司一手包辦,由此觀察娛樂公司的董事長何鴻燊的「地下澳督」的稱號並不誇張。葡萄牙人四百多年的統治為澳門帶來了東西融合的多元文化,而這些文化則透過建築、語言、宗教、習俗等方面和諧的展現出來。12月29日行程第二天,上午我們對澳門市區做了一趟巡禮。第一站到達澳門最知名的地標"大三巴",其完整的名稱是"大聖保碌教堂"因當地人粵語發音的關係,被譯為"大三巴"。教堂多年前因大火燒毀,目前只剩下石造的立面牌樓,可以視為葡萄牙人引進天主教的歷史見証。接著來到澳門的國父紀念館,這是一棟帶有俄羅斯風格的雙層洋樓,行走在這樣的歷史空間裏,深深感受到「哲人日己遠,典行在夙昔」。一個上午下來眼前見到僅是些奶油黃、蘋果綠及夕陽紅的建築物,或許澳門的天空未若地中海的藍,但已讓我們充分沾染拉丁文化浪漫優閒的迷人魅力。近午十分,我們一行人由拱北關閘進入珠海,馬上就感覺到經濟開發的腳步,寬敞的街道及一幢幢嶄新的大樓,有別於澳門地狹人稠的都市景觀。珠海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他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南與澳門相連,東與香港一水相依。星羅棋布的146個島嶼,人口只有123萬,使珠海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島之市。由於長期以來珠海經濟特區一直沒有全日制大學,全市80﹪的人才靠外地引進,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珠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珠海特區近年積極實施「引智工程」創辦「大學園區和科技創新海岸」為珠海發展迅速集聚科技創新資源。目前,在北部地區沿著美麗海岸線,建立了著名大學和高科技企業優勢互動的智力產業,群聚這裡的有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十多所中國著名大學分校。在目前中國一切以經濟掛帥的政策下,珠海特區並沒有大量引進工業,而以大學園區的構想培育人才,進而吸引高科技產業到此地來,實為一有遠見的做法。接下來兩天我們投宿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招待所,車子才進到校門大家便被其校區規模所震攝。下車後我們步行參觀校園,穿過教學大樓的長廊,爬過一座小山終於到達圖書館,大家夥此時多已氣喘吁吁,沒力氣走到食堂了,還好有校園穿梭巴士幫忙送我們去用餐。在中山大學期間對該校學生求知認真的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爆滿的圖書館,坐滿自習學生的教室,讓不常上圖書館的我有些汗顏。次日驅車前往中山市,參觀完國父的故鄉翠亨村後,我們來到中山市經整修後再出發的老街,從兩側典雅的洋樓體會到廣東何以是中國著名僑鄉的時空背景,更對當地政府保存古蹟的同時並賦於時代的新意感到佩服。12月31日,一早車子便送我們到關閘回到澳門。換上公車前往此次考察的最後一站"住宅博物館"。那幾棟向著海灣的葡式建築真叫人驚艷,我好似感受到白色百頁窗篩出了來自地中海的驕陽,直教人不忍離去。依著鋪滿碎石板的路徑走下去,在白牆夾峙的巷弄中散布許多葡國餐廳,在姜老師推薦下我們在"公雞餐廳"享用了一頓澳門特有的葡國餐。說到吃的當然不能忘了葡式蛋塔,於是利用下午特別走訪葡式蛋塔的本店,店面位於路環島的一個小漁村,店面不大也不起眼,一個開放式的廚房裡面有幾位中年婦女揉著麵糰向著顧客展示手藝。老闆是位英國名叫安德魯的男士,我們拜訪此店時恰巧老闆也在店內,我們只顧著挑選精緻糕餅,而忘了與老闆合影留念,實為可惜。不過說起葡式蛋塔,瑪嘉烈的名聲可是更響亮,經人指點才知道原來瑪嘉烈是安德魯先生的前妻,是本地的華人,後來兩人離婚各開各的店,而瑪嘉烈的店則位於澳門市中心南灣的一條巷內,露天咖啡座午茶時間華洋客人滿座,充滿歐洲閒情,可惜因時間關係我們無法去坐坐。

在拜訪蛋塔店後我們又巧遇了"台灣小調"。這是陳履安先生所屬的華育公司在路環造鎮計畫中,所開設的一間陶瓷藝品館,雖然陶瓷品在台灣我們看的很多,但是到了這家店中總多了一份台灣同鄉的親切感。在參觀之餘,一位店員很熱心的又帶我們參觀她們的另一家店,主要賣的是傳統中國服飾,店內裝潢採明式家具,擺設古色古香,店內的一個大型玻璃窗,映著天井中的花草扶疏,好似一幅畫,煞是好看。當然我們在這兒也購置了一些服飾,在此消磨午後時光,荷包空了行囊重了,不過大家都好像尋到寶物般的雀躍。四天三夜的行程已近尾聲,我們匆匆照見三個澳門,一個是浮華的澳門,另一個是拉丁的澳門,還有一個是漁村的澳門。若時間允許盼能細細品味路環島的漁村風情。最後最當感謝的是姜老師此次課程安排與解說,此外還謝謝中山大學周教授及欒教授的熱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