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健專欄---潛在的職業傷害-談腕隧道症候群

臺大醫院公館院區 復健科主治醫師潘信良

◎台大醫院公館院區關心您的健康,由駐診醫師執筆,推出「健康保健專欄」,介紹相關醫學保健常識,以饗師生及各界讀者。同時,歡迎師生同仁若有任何醫療問題,可直接E-MAIL至:hsilan@ha.mc.ntu.edu.tw將由專業醫師為您解答!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一條隧道,位於手腕的掌面,在腕隧道內有正中神經及一些肌腱通過,正中神經由此通過後,支配一些手指及大姆指的肌肉,並支配部分手掌的感覺,包括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的無名指。所以腕隧道症候群在臨床上的症狀便常見到手部疼痛,灼熱,刺痛或是麻鈍感,且常分佈在於大拇指側的半邊手掌,嚴重時,還會造成手掌肌肉無力萎縮。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常在夜裡醒來時較為明顯,甩一甩手可短暫改善症狀,但若置之不理就可能會逐漸惡化下去。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病因很多,以職業上或活動中需要一再重複使用手腕的情形最為常見:例如常使用滑鼠鍵盤的電腦族、常切菜及刷洗的家庭主婦、常用螺絲起子的工人和常彈奏樂器的音樂家,台灣廣大的機車族也是此種病症的高危險群。另外可能誘發腕隧道症候群的因素還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衰竭,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局部外傷和懷孕等。許多孕婦在懷孕的後半期,也常有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水分滯留在體內,使組織壓力增加所致,大多數孕婦在生產完後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首先要去除上述誘發因子,減少手部不當的姿勢及重複性動作,並可藉由穿戴特製的手腕支架,使手腕休息。許多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只要減少手腕的活動,必要時再加上抗發炎藥物即可獲得明顯改善。若是保守療法無法改善症狀,或是已經嚴重到發生肌肉萎縮、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顯示正中神經被壓迫嚴重者,可以考慮開刀治療。對腕隧道症候群來說,預防是最好的治療,一旦有症狀發生,務必要找醫師診斷並接受合宜的治療。如此才能減少發生永久性的傷害。

◎***潘信良醫師星期一、三上午,星期四下午於台大醫院公館院區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