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徐木蘭教授

發揮淋漓盡致的人生規劃文/鄭惠文

我期許自己一個人生命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從事有給職的工作,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義工,這是管理學80-20原則的生活體現。

  艷陽高照的初夏午后,依約前往位於管理學院二號館十樓拜訪徐木蘭教授,門開著,我逕自進入老師的研究室,在十二坪大的研究室裏,仔細端詳研究室內擺設,簡單的佈置,除了兩面木製落地的書櫃中收藏各類的藏書,其中還整齊的排列著家人好友的合照,空氣中透露著教授性情的修養與對人文的關懷。

  一九七八年,美國準備與中共建交,台灣時局紊亂,許多人對台灣的未來抱持悲觀的看法,當時,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徐木蘭教授卻和完成學業的先生打包行囊,準備回國,「很多人都不贊成我回台灣,包括我的指導教授,他們覺得台灣很危險,但是我們夫妻回來只有一個很簡單的目的,因為自己的父母親在台灣,而且婆婆早年喪偶,獨自一人辛苦的帶大五個子女,先生想多孝順婆婆,所以,我們就回來了。」徐教授從美國回來後以客座副教授的身分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所任教。

  一九八六年,適逢台大前孫震校長籌設台大管理學院,積極延攬管理學院的師資,徐教授獲當時的孫震校長的引薦及前商學系楊超然主任的協助,成為管理學院未成立前第一位由外聘請至本校的教授,正式加入管理學院的陣容,也開始實踐她人生第一階段的規劃。

生命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不同的目標

 「由於熟悉管理學領域中的80-20原則,因此期許自己運用生命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從事有給職的工作,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義工,義工就是從事幫助弱勢團體的工作。」這就是徐教授遵行的理念。她的人生規劃中還清楚的勾勒出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目標,「在百分之八十有給職的工作中,我的人生第一階段是在擁有最多社會資源的國立大學像台大、交大服務,第二階段有給職的工作,應該協助社會資源比較少的學校,例如私立學校,所以這也是我從台大退休後的下一步規劃。」退而不休的徐教授將80-20的管理哲學落實於工作與生活,在百分之二十的義務性工作中,她曾擔任過少數基金會的董監事及義工、一些學會的理監事、政大實小的家長會會長、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反冷漠運動大使,以及政大張師母志工團的第三屆召集人。她特別提到,「政大張師母組織是政治大學為幫助在政大任教與就讀的外籍師生們所成立的團體,都由政大教授們的眷屬組成,目前有二十多位師母。」由於先生是政治大學校長鄭瑞城教授,所以她很自然地成為張師母的一員。徐教授也提到,很多人覺得做義工要等到退休再做,其實隨時隨地出錢出力花時間做義工,不僅可以從中獲得樂趣,而且經常感到平安幸福。

社會關懷運動的萌芽

  為何徐教授力行對社會的關懷呢?由於父親於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政府徵召至海南島從軍,因為日語流利,所以深受當地駐軍日籍將領賞識而擔任傳令兵,二次大戰結束後,平安順利返臺,父親經常以「只管積德行善、不問結果」作為庭訓來教導家中小孩;另外,個人心中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我從讀書求學,到找一個人生很好的伴侶,又有很優秀的學生給我教;一路走來非常順利平安,因此心裡面一直很感恩。」徐木蘭教授當初回國至新竹交通大學任教時,有一天騎腳踏車路過舊校區博愛路,看到專門幫助弱勢兒童的家扶中心,進去看了一些資料,覺得這個組織積極地照顧社會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於是自己也開始認養兒童,從那時候開始,慢慢接觸台灣的一些非營利組織,「越接觸越多,就覺得台灣有很多人在做善事,我覺得跟他們在一起與有榮焉。」徐教授覺得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上下之分,也不需要特別強求名和利,因為那只會成為心靈更重的負荷。

  多年來,徐教授投入社會關懷運動及參與非營利組織的熱情不減,從各項公益活動中都可以發現她的身影。

學術成就不斐

  投入學術界以來,徐教授期許自己用右手寫學術論文,用左手寫理性散文,在學術上的成就不勝枚舉,研究論文已逾百篇,指導的碩博士論文亦在百篇以上,其中十多篇的學生論文亦在外獲獎,個人並多次獲得國科會甲等研究獎,另外也常以筆名鄭牧於各大報章雜誌上發表理性小品文,出版的管理書籍多達二十三本,並於二○○二年管院全體老師接受評估時,被認為六位終身免評估教授之一。

  徐教授曾於於一九九八年五月至二○○二年十二月之間主持台大管院全球台商區域管理研究中心,期間擔任國科會贊助的連續三年期跨校整合型研究計畫的召集人,此次計畫為「台商-東亞的菅芒花:擴散與調適(1/3)、(2/3)、(3/3)」,並分別於二○○○年、二○○一年和二○○三年舉辦台商菅芒花研究成果的國際性論文研討會,共邀請了十多位來自美國、日本、澳洲、新加坡的外籍教授與會。另外並於一九九九年十月至二○○一年十二月之間主持台大管院高科技研究中心,期間舉辦了二○○一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並邀請了來自以色列的專家學者與會。

  此外,徐教授所主持的整合研究型計畫尚有台灣企業倫理經驗錄影帶十卷(1990.9-1991.5)、台灣企業倫理經驗錄影帶十卷(1995.9-1996.8)。而她個人所主持策劃的研討會尚包括新時代企業經營理念研討會(1991.5.25)、變遷中台灣社團之發展與管理研討會(1992.10)、第五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1993.5.8-9)、企業倫理研討會(1994.5.27-28)、1995年第一屆管理學術定性研究方法研討會(1995.4.22)、一九九七年第二屆管理學術定性管理學術研討會(1997.4.12)。

創新教學 春風化雨

  因為喜歡突破與追求創意,徐教授歷年來在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與商研所都規劃了幾門創新性的課程,例如西方管理思想史、非營利組織管理、休閒產業管理、質化研究和企業倫理等。徐教授認為學生必須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和敬業的精神,所以同學如果遲到超過三十分鐘,她會要求遲到的學生寫一篇讀書心得。後來管理學院EMBA規定,只要學生曠課超過四次,該科一律重修,因此徐教授參考此規定便不再要求遲到的學生補繳讀書心得。雖然對學生要求敬業,但是大學部學生及EMBA學生在教師評鑑中,對徐教授的評量反應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另外,為同學津津樂道的是,每次期末考時,徐教授都會親手做或訂購便當與有機三明治供同學食用,且徐教授平均每年都要撰寫近百封的推薦信來幫助同學們申請出國進修或謀職,「所以還可以受到學生們的肯定吧!」徐木蘭教授謙虛的說。

感性話管理學院十七年

  雖然即將於八月一日自台大管理學院退休,徐教授談起管理學院的點滴還是有一股濃濃化不開的情感,她倚著書桌,細細回憶當時教授們克難的辦公環境,「以前法學院很窮,我們在法學院裏的小小一個商學館,辦公室是用木板隔間的,所有老師們都沒有單獨的電話,電話鈴聲響了,大家就喊著是誰的電話,同事彼此之間的感情很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管院每個禮拜五中午都會舉行非正式的學術研討會,由各系輪流主辦,大家共聚一堂,互相討論彼此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其樂融融,會後又編輯本院的proceeding,還記得大家一起共進健康午餐,曾是值得回味的往事哩!現在管理學院的資源越來越充足,老師和學生的資源也改善不少,她很高興看到管理學院不斷的成長與茁壯。

  兼具教學及行政資歷的徐教授也提到,曾經擔任過多項校內委員會的委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與已退休的本院財金系陳雲中教授共同擔任日本證券基金會獎學金的評審、擔任本校圖書館顧客服務顧問(任期至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以及與管院各系教授組成的台大管院簡介中英文創刊版編纂小組,合力編纂管院英文簡介,當時她擔任小組的召集人,「加上資管系的陳文賢教授、財金系的李存修教授、國企系的趙義隆教授和會計系的蔡彥卿教授,我們五個人大概花了前後一千多小時,共同編出中英文的院簡介,完成管理學院的軟體工程。」後來這份簡介還成為台灣其他大學管理學院編纂各院簡介時的參考。

  在行政方面,徐教授也曾於一九九九年八月至二○○一年七月間擔任本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暨校友聯絡室主任,期間新增與二八所外國學校的締約,亦新增了與二十一所外國學校的交換學生計畫,本校至國外的交換學生數由三十餘人增至七○餘人,也開創了加拿大、日本、澳洲、德國與法國的暑期班提供台大同學暑假遊學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二十一位本校教授和國外教授的互訪研究(其中包括本院的趙義隆與黃崇興教授),亦曾代表台灣擔任亞太大學交流會(UMAP) 前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的member及亞太高等教育研究網絡(APHERN)的國家代表人,多次出席該組織參議會議及前導委員會會議,為我國爭取利益,亦擔任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EARU) 的台大秘書長,曾舉辦第五屆年會及理事會(1999.10.27-29),在此次會議上,有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等十七所大學的校長和副校長們三、四十人與會。另外,亦積極地為本校籌募經費款項,二○○○年校慶餐會共募得新台幣一千五百多萬元,創下本校自一九九六年舉辦校慶餐會以來的最高記錄。

  此外,徐教授為了與同仁開發養身的秘訣,於一九九四年成立第一個管院師生與職工共同參與的養生社團|身心靈社,迄今一直擔任社團的負責人,每學期不定期延請具備不同養生專業技能的老師前來授課,為管院教員及職工提供工作外的另一項休閒活動。

豁達的人生觀

  徐木蘭教授除了重視教學品質,對生活品質更有她的堅持,「外人只能看到一個人的名利及社會的成就,卻看不到他的內心生活品質,而我覺得生活品質很不錯、心裏經常感受到平安、幸福、快樂和滿足。」也許這是對抗SARS的小秘方吧。

學習型夫妻

  鮮少人知道政治大學的校長鄭瑞城教授就是徐木蘭教授的先生,也許很多人都很好奇這對令人欽羨的夫妻,如何在學術上各展所長,又能互相扶持至今。談起朝日相處的先生,徐教授臉上漾起了燦爛的笑容,她說「人與人之間最需要誠意和信任,鄭校長坦誠直率、溫和理性、很憨厚,又很幽默,是個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徐教授這樣描述她的先生,也對先生的成就感到與有榮焉。 

  雖然夫妻兩人都從事教職,但是都極為注重家庭生活,為了維護生活品質,徐教授晚上通常不上課,堅持親自下廚準備晚餐,她認為一家人一起在飯桌享用晚餐比金錢更為可貴,一家人的生活再簡單不過。此外,欣賞藝文活動之後,週末走向山中休閒,平時做做瑜珈和氣功。最滿足的一件事是每週六日一家人去不同的Cafe悠閒的享用早餐和閱讀報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即將屆退,徐教授感性地回首十七年來在台大管院任教的日子,無論是教學、研究、行政和服務工作,一切都相當順利且獲益良多,心中滿懷感激,她感謝曾給予她諸多協助與鼓勵的工管系同仁、管院各系的諸位教授、管院各系的職員和工友們,其中特別感謝工管系許士軍、楊超然、李長貴、魏啟林、張重昭、白健二、林能白、唐富藏、陳家聲、游張松、洪明洲、江炯聰、黃國隆、陳文華、戚樹誠、郭瑞祥、余松培、黃崇興、蔣明晃、練乃華、朱文儀和翁景民,財金系林煜宗、葉小蓁、何憲章、林筠、李存修、李賢源、胡星陽、周國端和陳明賢,國企系趙義隆、湯明哲、莊正民、林修葳、黃志典、邱宏仁、盧信昌和李吉仁、會計系張鴻章、柯承恩、杜榮瑞、林嬋娟、蔡揚宗、吳琮璠、蔡彥卿、林世銘、林蕙貞、陳國泰和劉順仁,以及資管系陳文賢、謝清佳、孫雅麗、林永松和吳玲玲等教授們,謝謝他們或在開授課程、籌辦研討會、指導論文、國際學術活動執行、校友會業務推展,及共同完成研究計劃上的參與協助。從台大退休之後,徐教授將轉至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任教,「我們還是鄰居喔,大家還是很有緣的,況且我還會繼續擔任台大圖書館的義務顧問,真是退而不休哩!」她笑著說。

  ﹁最後,要特別感謝台大與交大的師生教職員工們,提供給我平台,很高興的服務大家,在此也結交到不少知心同事朋友。這二十五年來我沒有請過假,就是因公出國回國後也會補課,希望沒有愧對大家,如有做錯不周之處,還請大家原諒,還要謝謝管院及工商管理學系提供給我退休禮金,已經將這些禮金轉送給管院需要協助的三位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