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漢學東傳與江戶漢學家書法展」11月7日展出

本校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與總圖書館將合辦「漢學東傳與江戶漢學家書法展」,自11月7日起將在總圖展出一個月。展覽的主要籌備者是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楊儒賓教授,他特別為上次盛大展覽,撰寫「展出前言」,從文史研究者的角度闡明此次展覽品的歷史意義。其文如下:

17世紀中葉是個天翻地覆的歲月,大明王朝在東亞大陸陸沈,大明王朝子民所外傳的文化卻在大陸邊緣的扶桑島國昇起。陳元贇帶來了柔道;朱舜水帶來了影響三百年的春秋史觀;隱元東北行,終在佛教日本社會中硬闖出黃蘗一宗,八十年即衍生支派千餘寺。獨立天外作閒人,竟以隻手開闢出江戶三百年之唐樣書風。這些大明的孤臣,日本的異民,他們以天挺人豪之姿,為東亞文化之交流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漢學早已是日本文化的核心要素,到了江戶時期,它更是道成肉身,具體呈現在德川時期第一流人物的詩文中。它體現在研究傳統儒學的林羅山;在最具日本特色的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在書法巨子良寬與北島雪山;在南畫一代宗師池大雅與田能村竹田;更體現在大詩人菅茶山、賴山陽等等的作品中。在這些不世出的伏桑豪傑身上,我們可看到漢學的要素已如鹽入水,有機的溶進了日本文化的創作行為。

書法是靈魂的回響,也是時代的量表。本檔展覽展出從江戶初期到幕末時期近百位影響日本文化極為深遠的人物之書法作品,包括最早期的黃蘗三筆的隱元、木菴、即非以及年代下限的明治三功臣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力通與木戶孝允。江戶漢學家的書法的作品可以視為德川一朝的文化的部分縮影,它們也反映出了文化交流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