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

主講人:林榮耀 院士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各位介紹我的學思歷程,特別是到了大學之後如何推動我的教學研究。我是民國42年進入醫學院藥學系,那時候剛成立,我是第一屆的學生,我當時非常幸運,在那個年頭能上幼稚園的人不多,大概是65年前的事,很榮幸當時日本在此蓋了一所小學,這跟國民小學的區別,是日本人所唸的學校,當時叫做南門國小,現已改為警政署。那時候要考試,就是考數學題目,以及給你一些圖片,要你用日本話回答出那是什麼動物,這兩方面對我來說都是輕而易舉,我認得我初高中這兩個科目都是拿優等,數學跟繪畫。小學五年級遇到二次大戰,美軍轟炸非常激烈,台北市也不太行了,所以就休學,加上社會經濟有點崩潰。日本投降後就住在中山北路,現馬偕醫院之後,要走那麼遠實在太辛苦了,後來就轉到太平國小,就在延平北路,只唸了一年就畢業,當時我們只有唸注音,一年後就考初中,當時考學校好像沒什麼阻力,還蠻順利的。不過在大學時期,雖然不像現在補習那麼嚴重,不過競爭還是很厲害。

大學考上藥學系,補充一點,在台大我常常覺得非常驕傲也非常幸運,能考上台大最好的一點就是綜合大學,我們現在有十一個學院,每一所學院都相當的好,我記得大一的課程都在校本部上課,當時有很多共同必修課程,這個比現在某些醫學院還好,因為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大一、大二的黃金時代,我們在這能夠讀到的可以說是最好的環境,最優良的老師,所以在我的記憶之中,讓我比較有深刻的學問,就是有機化學,特別是實驗課,設計的非常好,我們修的是甲種,課程非常有趣,我被深深的吸引住,我也花了很多心力在學習,常常是做完才回家。大二的暑假我覺得實驗不錯,我走在校園中,有機化學的老師都在現在理髮廳那裡的平樓,那時候我覺得很有趣,就跟老師講說要求在裡面學習,葉教授非常歡迎,所以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就在實驗室幫忙,那時候做的工作非常單純,我學到很多基本的操作,這些是書本上不會寫的東西。大三之後,我對這些瓶瓶罐罐的操作實在太有興趣了,轉變我一生的時代,我是藥學系,有藥師職照,但是現在完全改變,改變的原因就是我上了一門課,就是董大成教授的生化課,他上的非常好,的確可以誘導學生,他講本熟酸,這些防蚊藥如何抑制細菌的生長,它的作用基準非常漂亮,因為他是葉酸的一部分構照,細菌把它涉取進去,當葉酸合作,細菌用這個當葉酸不能合作,防安藥就是這樣來的。當然考試時我也得到很好的成績,我整個被生化吸引進,甚至還自己帶便當,現在覺得非常幸運,剛好在那時遇到那些事情,讓我可以充份發展。

大三的時候,藥學系規定一定要在外面實習,例如到藥房配藥或到藥廠,我覺得很無聊,當時我們的系主任非常開明,他知道我對研究有興趣,於是他就同意我去找教授研究基礎醫學,我就去找董教授。董教授的團隊之中有一位林國華教授,董教授就叫我跟林教授學習,今天我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林教授對我幫助很大。林教授有個題目,當時民間發現櫻勾番種子不能吃,日本在大戰快結束時沒有食物補充,日本就要利用本地的豆扣,最後找到櫻勾番的種子,但是那個味道不是很理想,後來發現吃多了會噁心,但是如果加一點鹽巴可以當醬油,他們把櫻勾番醬油申請上市,所以就叫林教授去研究,看是否對人體有害。後來就拿去老鼠實驗,結果老鼠吃了幾個月之後,毛都脫光了,我們趕緊跟衛生所講不可以上市,否則體毛會掉光了。不過我們再去研究,找出這個有毒的成分,幸好之前在有機化學的經驗,不到一個多月我就分解出來了,當時就是給一個題目要我自己去找答案,不像現在的學生,老師都寫的非常的清楚。當時這個實驗之後我們再給老鼠吃正常食物,不久老鼠的體毛又長出來了,所以這個毒性是可逆反應,這是我在大三完全的實驗,也非常高興,我在大三就在臺灣醫學院雜誌發表第一篇論文,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林國華教授常常會鼓勵我,他跟我說:你一定要好好用功,人生就是如此,他自己就是一個好榜樣,只有禮拜天去義診,其它時間都在實驗室。他跟我說:如果你作夢的時候還在想做實驗,那你就是成功。所以就是你要用功到這個程度,做任何事情要持繼,不要半途而廢。~)

大學畢業後我去考研究所,做的題目是作用基轉,鐵離子就可以解讀,本身有兩個氫養根,氫養根捉住鐵,代謝就比較快,就不會攻擊到細胞的重要成份,用鐵離子就可以解讀,後來就給別人去做。這個題目到現在還有人在做。~)

碩士畢業後大概是1960年,我擔任講師,林教授又找上我,他說:本院的小兒科醫師陳炯非來找林國華教授,他說現在蠶豆症的問題,後來我知道這是因為蠶豆經過蒸或煮後使其變性,我就利用抽離儀器,分離出來後,我用狗來做實驗,發現有少部份的血尿,這個成份跟糖類結合,有非常強的氧化能力會破壞紅血球,非常幸運我把成份研究出來。我們是第一個證明的人,也覺得很光榮。~)

做講師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愉快,我不知道做研究還有獎金可以拿,而且是我們薪水的兩倍,當時我才覺得研究可以做。當時國內的人才非常少,當時的科學跟國外相比真是非常落後,當時國科會有獎學金可以出國唸書,很幸運的我就申請到了,覺得很高興,這個獎金只可以唸兩年,無論如何,我得到獎金後經過英文訓練,可是要到那裡進修成為一個問題,當然有人兩年半就可以學成,當時我想說拼看看,不過其實也很大膽,很少有人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完成。後來我選加州大學,中間也有許多幫忙。~)

到了加州大學,我是1963年到美國,有很多諾貝爾得主,其中有位先生,做成病毒結晶而得獎,也因此政府幫他蓋了一個病毒研究所,後來改成分子生物病毒研究室,而我又是第一屆的學生。在那裡求學,是我人生之中最快樂的時光,每天所聽的都是新的東西,當時臺灣接觸的資訊並不多。當時我已經三十歲了,跟那些年輕小伙子在一起,現在我很感謝政府,給我的獎學金不但可以在美國生活還可以寄回家裡。我在美國進修的論文是有關如何分離細菌的病毒,(Ms-2 Rna virus coat protein之研究),病毒要分離並不簡單,那時候養的病毒要很多,先培養細菌,要從細菌培養出病毒。~)

可是我只有兩年的獎學金,當時我的指導老師Fraendel-Conrat說不太可能,一般的美國學生起碼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我可以說完全充分利用這兩年的時間,對於外面的世界完全不清楚,只來往於學校、宿舍、洗衣間、超級市場之間。雖然做得很累,但我覺得那裡是最完美的環境。有一次我做到早上四五點時間才離開,當時看到有東西在動,一看原來是鹿,那個景色環境永難忘懷。~)那時候跟我最好的朋友是校警,因為他常常要開車逛校園巡邏,遠遠的看到我的身影,就知道是我。因為學校只有兩年獎學金,但實在是有些困難,所以我不得己只好再延第三年,我跟我老闆說請他再給我一年獎學金,而台灣方面也瞭解這個問題,也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三年之後台灣方面怕我不回去,所以大約一個月就寄信過來,信裡就是提醒我的進修時間已經到了,請你趕快回國服務。但是我沒回信,後來一個星期就來一封,但是我都不管,最後一封寫到,如果我再不回去,那護照就無效了,我只好趕快把論文趕出來。~)

事實上我的老闆是要求完美,事實上我已經發表很多文章,最後在一個星期之內寫出論文,也是無天無日的寫,到各地跑公文,最後才通過資格,趕快回到台灣。所以我大概是三年半之內趕出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可怕,如果再叫我去一次我真的不敢去。那時候是不拼不行,因為當時我已經結婚了,有責任壓力在,如果沒有做出成果,是很難交待的。但這種時間的確為我紮了很深的基礎。~)回到臺灣來就擔任副教授,就研究有關台灣的病毒,結果寫完之後送出去沒有通過,因為沒有人看得懂,不懂得什麼叫病毒。於是我就請教董大成教授、林國華教授,他們說日本人曾經研究雞母珠種子之蛋白質,那時候沒有人分解出來。~)~)

當時我在美國進修所學的是很新的知識,而分解蛋白不就是我的本行嗎?所以我就接下了這個工作。我記得美國進修的時候,因為颱風的關係是在註冊的最後一天才趕到美國去,當時其實已經有一些課程先開始了。當時我修的課是生化實習,就是分離酵母菌的酒精脫精黴,那些小同學沒什麼經驗,我雖然晚到卻是第一個把結晶做出來的人,他們嚇了一跳,對我令眼相看。所以分解蛋白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所以很快我就分離出雞母珠的蛋白質,我是國內第一個使用Sephadex膠及PAGE技術成功分離Abrin,做成結晶之後必須要處理,剛好當時也遇到幾件幸運的事,當時美國有一個中國醫學委員會有很多經費,是以前八國聯軍的賠款,我申請到這個經費,所以當時在台灣做實驗的環境跟在美國做研究時沒什麼兩樣,也是常常做到三更半夜。~)

分離結晶後非常幸運,我又探討Abrin對巨大分子之影響,當時包家駒教授也有幫忙,我們想到雞母珠可以抑制蛋白合成,那是否可以抑制癌症生長?當時許喬木教授在研究中藥給老鼠吃,如何抑制癌症,最後證明可以抑制生長,這個是很大膽的嚐試,於是我就發表了論文,Abrin and Ricin: New anti-tumor substances(Nature,227,292,1970)。當時報紙也有報(如右圖)。~)本來我們想繼續往下發展,但因為儀器等環境無法補足,所以就沒有繼續研究構造。於是我們就研究台灣特有的產品,由草茹跟金針茹分離到毒蛋白,其中吳華林教授也有參與。~)

1978年我開始擔任生化所所長,當時我非常惶恐,覺得自己的資格還不符合,但只好硬著頭皮做。~)1984年我擔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在我的任期內我完成了一些事,也覺得非常驕傲:~)第一,導進生物技術學門,國外院士協助國內舉辦生技學術研討會與工作坊,有許多院士幫忙,例如:王倬、吳瑞、何潛、曹安邦、錢煦、黃周汝吉、吳成文、黃秉乾等~)第二,推動研究計畫審查系統,導入SCI論文為研究成果,即從其一年發表的論文依全世界排序,被引用的次數除以篇數,就可以得到ACI點數,目前演變為Res. Preference Index(RPI)。~)我對這個表(圖表)覺得很驕傲,因為每年我們都要去跟立法院報告研究成果,我們常常每一個成果都報告,大概有數千個,而立法委員不可能一個一個看,後來我們就做出這個表,從這個表可以看出我們發表的論文篇數是急速的上升,所以之後去立法院只要發這張紙就可以了。這個制度也讓我們的科技水準提高。~)第三,鼓勵博士後研究薪資應該給予五萬元,博士班為兩萬元,這也是為了把好的人才留在國內發展。~)第四,鼓勵暑假大學部學生參加研究工作,並給予月薪五仟元。~)第五,加強全國護理學系師資,鼓勵年輕師資出國進修PHD。~)第六,於1989年完成我國「基因重組實驗守則」第一版,2000年完成「基因重組實驗守則」第二版。~)1981年我指導第一位Phd學生-李德章先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1995完成Abrin之X光繞射結構分析,~)1996台大醫學院研究所核心課程召集人(課程有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八個課程)。同時亦開授通識課程:生物技術與健康。~)1997年,因為生物技術的進步,我們亦完成Abrin重組工程,開啟許多毒病蟲的研究工作,也發現金針茹及草茹分離免疫調節蛋白。~)1996我當選中研院院士、~)EARU(東南亞研究大學)-台大代表~)1998~~2001教育部講座教授~)1997-2001教育部生物技術教育改進計畫(第一階段)醫學組,改善國內生技發(台大、陽大、長庚、清華、成大、慈濟、中山、輔仁等大學)。~)2001-2004教育部生物技術教育改進計畫(第二階段)設立基因醫藥、分子診斷與生物資訊、動物與疫苗、植物生技、及中藥發展等五個中心。~)1999-2003獲得教育部補助卓越計畫「迎向生物科技發展之新紀元」,設立"Proteomic core center"(2-DE. MALDI-TOF. LC-Q. Mab. Confocal microscopy)及將設立"Genomic center"(核酸序列分析)。~)2001李文華教授本欲就任陽明大學校長,但因為他要發展的計劃很多,本想發展醫藥學院,但沒有通過,就沒有回來就任,我覺得相當可惜。~)2001Abrin作用機轉闡明,與抗氧化蛋白質(AOP-1)作用,~)1980-教育部中小科展審查委員,鼓勵中小學生從事科研。這項我非常有興趣,也算是對國家服務的一個很好的機會。~)1985-教育部中學生參加國際科展,協助中學生參與國際科展。~)2001-2004教育部講座教授~)2001-國家基因體醫學諮詢委員-推動基因體醫學研究~)科技發展不是靠一兩個人,尤其重要的是要札根,我幫忙高中到研究所的科展就是這個原因,希望此舉能夠拋磚引玉,大家有機會都來幫忙,我們的國際地位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問:我是94年跟您去參加國際科展的學生。我現在走上科學教育的路,但是仍對科學很感興趣。請問老師您在1960年代在美國學到的生物科技方面的知識,和目前進入廿一世紀之後有沒有什麼突破?~)

答:科學一直在進步,在國外唸書時的確是覺得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當時的科技,回來後也使台灣的學術水準提高,但現在當然又更進步,但是因為現在資訊很發達,只要有新發現馬上就可以知道,而且政府也很鼓勵學者參加國際研討會,所以科學一直在進步,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永無止境,否則就會被淘汰。~)

問:老師提到您到美國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唸書,那時您已經有家室,請問您與家庭的互動情形如何?~)

答:當時的確是蠻辛苦的,不過現在已經可以帶眷屬過去。其實我出去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小孩,當時老婆肚子裡面還有一個,那時候連電話都沒有,也不能利用假期回家,因為飛機票實在太貴了,所以只能以書信來往,但是有一段時間在準備資格考試的時候,有一兩個月沒有通信。有一點可以注意的,就是你們出國唸書的時候,不要跟中國人住在一起,應該多跟外國人接觸,這樣英文才能進步,否則就直接在國內進修就好了,沒必要到國外唸書。~)

問:(醫學系一年級學生)我目前的想法是希望能走臨床,可以實際去照顧病人,但是又希望是否可以在基礎醫學的研究上也能有一點貢獻,我不知道在我現在一年級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努力?~)

答:我覺得基礎打好對臨床醫學也會很有幫助。去年我們有一百三十幾位修分子生物學這麼課,我們有二十位老師教書,向來都是臨床醫學研究學最頂尖,今天前三名是醫科三年級學生,我覺得這些學生很不簡單,假如唸PHD Program有很多保障,這方面陳院長會比較清楚。~)

陳院長:我覺得一二年級應該先唸好醫科,而且接觸其它科目也會受用很多,尤其現在的科技跨領域的越來越厲害,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黃老師:科技所牽涉的問題相當複雜,台大從今年開始開授一門通識講座課程,叫做「科技與人文的對話」。這門課程的上課內容全部都會放在網路上,網址是:http://ceiba.cc.ntu.edu.tw,這個議題就是在思考科技發展所牽涉到的問題,歡迎各位同學上網觀看。~)

問:(北醫醫學系三年級學生)在做研究或國內發展生科產業時,在題目上的選擇常會跟國外的題目有重疊之疑,因為畢竟國外比我們發展早很多年,又如果選擇現在的熱門題目來著手的話,想必又會不及他們,所以在選擇特殊性題目(如肝炎)或熱門題目應如何做取捨?~)

答:我回想起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要寫畢業論文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大家都非常小心,有些人會選擇比較冷門的題目,甚至有些人論文還沒完成,就已經先有人發表出來,所以熱門領域是大家想的,如果不是熱門領域就沒有辦法跑到最前線。如果選到冷門的題目,我建議可以想辦法把它炒熱起來,只要運用新技術就會比較順利。不論是主流或非主流,如何運用最新的科技來研究,使你能夠研究順利是比較重要的。但是一開始一定要找對題目,找到之後就不要再改變心意。~)

陳院士:補充一下。做對題目之後其實就可以越做越深,只要你做對題目,你就可以有好的口啤。而且~)

問:劉主任(醫學院麻醉科):我記得三年級修林教授的課,我也感謝陳院長在臨床研究所給我的指導。剛才林院士的演講中,感覺影響很大的是在美國的這個階段,所以現在很多年輕的醫師會考慮到到底要在國內還是國外唸研究所,我們知道現在國內研究所的水準已經提高許多,但是在這方面林教授是不是能給我們年輕學生一些意見。第二,國科會以前是准許出國兩、三年,但是國防醫學院的學生出國的年限就很放寬,有到五年,不知道這點林院士是不是能給我們一些指示。~)

答:我們現在不像前幾年出國進修的人越來越少,主要是我們國內的研究所越來越少,現在我們博士後研究跟博士的薪資幾乎跟美國差不多,這也是鼓勵大家可以在國內唸書。但是唸完以後,如果現在的醫學院核心課程是由全體老師來上課,師資很強,甚至有同學到國外唸PHD,回來後說國外上的課程他們都已經聽過了,但是我們還是鼓勵,因為環境很重要,我還是希望可以到國外進修一兩年,在不同的環境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也可以利用短期進修來提高水準。我們現在其實還算不錯,但是高水準的論文還是可以再進步。~)

陳院士:現在國內很多學校很強調國際化,例如台大醫學院用英文教學有藥學研究所,我開的腸胃科也在星期一有一個小時的英語教學,中研院是因為想要吸收國外好的研究生,所以要成立一個國際研究生學院,但是因為中研院無法授與學位,所以跟幾個學校合作,包括我們台灣大學。另外國防醫學院唸五年的事,因為國防醫學院的學生是軍人身份,所以他取得學位回來後,對他的升遷有很大的幫助,不但學校鼓勵,當事人也很樂意接受。現在有些學生你要他去唸四、五年恐怖都不願意,不過我個人想,我們研究所已經到某個程度,如果可以再到國外去進修,一定可以學到他們最精髓的地方。例如他們彼此之間的溝通非常的好,可以互相支援。~)

問:(歷史系二年級學生)首先關於生物技術比較屬於實驗、應用類的學科,這個跟理論科學之間有何關連性。第二,剛才同學提到做熱門研究無法與國外相比,您回答要用先進的技術把冷門炒成熱門,但我覺得台灣是個小國,自然無法與外國相比,這樣會不會變成邊陲化?比較居於落後的地位。~)

答:同學提到邊陲化,主要是要看你個人的判斷。有幾個好的例子,例如蛇毒問題,這個研究後來成為神經短導重要的研究因子,這是科技核心的問題。當然並不是每項研究都可以變成主流,但這主要要看你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