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版「石頭夢」-卑南、台大、與史前館(完整版)

人類學系謝世忠教授

近些日子, 卑南史前文化遺址主要發掘研究者、台大人類學系、台大本身、以及整體台灣人類學界, 分別受到來自各方不同程度的批判. 主要理由是, 台大人類學系長期「霸佔」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物, 不願「歸還」給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二十多年前因東線鐵路施工, 藏地數千年的遺址現世, 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按,1982年改名人類學系)師生, 在當時文化資產觀念模糊, 怪手天天升火要搶工程進度, 再加上盜獵文物者四佈, 以及經費極其有限的惡劣景況下, 密集地進行十數次搶救發掘. 護住了百餘箱出土物, 其他來不及抓入工作人員手中者, 包括千百具石棺在內, 全數滾入烈陽, 化為砂土. 當下指控台大「竊佔」祖靈的地方人士可知否, 祖靈斷魂的時空正是1980年代初始的台東新站建地工事, 而護住殘續祖靈, 並且一護二十餘載的人, 不是別人, 就是現在被眾人口誅筆伐, 外加被動員舉條抗議的台大當年原發掘者和人類學系?

台大保管這批從萬難之中搶救而出的卑南出土物, 二十年來從未間斷研究. 原發掘人轉為主要研究者, 發表了許多極具貢獻的論文、報告、和專書. 有興趣者, 稍稍翻閱書目引得或上網搜尋, 就可飽覽資訊. 出土物本身僅是一項項物品. 人類學者或考古學家關心的是文化脈絡與社會過程, 為獲取文化史的答案或社會結構的謎團, 研究者必須非常謹慎地分析包括出土物在內的種種發掘訊息. 若缺乏社群生活和文化面貌的解釋, 出土物再怎麼「精美」, 都只是堆棧, 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考古學者會據之以為用. 朋友們不是很關心祖靈安在? 請放心, 祖靈不僅以物的形式寧靜地休息於台大, 更於研究者戮力與其對話的景況下, 二十多年來, 一篇篇一本本專著問世, 文字中但見祂們活力生命的重現. 我們也因此一步步認識了卑南平原曾有過的偉大文明.~)

位於台東的史前館規模宏大, 設備優良. 卑南是為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最大史前文化遺址, 而史前館或許也是同等地區最具實力的史前文化博物館. 我們驕傲於卑南文化, 也期盼史前館事業蒸蒸日上. 一個成功的博物館必須研究與展示, 典藏與推廣等等兼具. 像卑南這種超級規模遺址的出土物, 若能善存於史前館此類具完善硬體的地方, 當然我們都樂觀其成. 只是, 大型硬體規模並非絕對可靠的保證. 四、五年前史前館曾發生大火, 燒掉不少珍貴文物. 試想, 為了讓出土物說話, 多年來孜孜不倦, 一方面照顧資料, 另一方面不斷發表研究報告的學者, 真的放心就讓歷史文化珍貴材料, 移轉到那曾出現無法挽回之疏失記錄的地點? 史前館又如何向全國人民擔保「永不再犯」?

此外, 卑南文化是為國際學術界非常注目的研究領域, 過去台大的教授盡心盡力研究, 成績深獲肯定. 此時, 階段性任務尚未完功, 就面臨全數材料真空於身邊的困境. 不了解情況者只渴望得有「物」, 或極其在乎在地尊嚴, 於是撻伐不遺餘力. 了解景況者, 則對將來進階卑南文化知識的生產創造憂心忡忡. 按, 史前館是一年輕的半學術單位, 其中的考古研究人員多是深具潛力的優秀新生代學者. 不過, 就是太過年輕(除了從中央研究院借調過去的館長之外, 所有研究同仁均為僅具碩士學位的助理研究級或研究助理級), 對處理諸如卑南文化必須以大宏觀取向進行研究規劃的議題, 恐怕難以獲得台大或中研院資深研究者(具博士學位或副研究員級以上)的信任. 當然, 這或許是杞人憂天, 但可預見的是, 出土物材料移轉過去後, 史前館興奮之餘, 接踵而來的壓力勢必大如洪潮.~)

過去在國外曾出現過或可稱之為「博物館尋祖運動」的事件浪潮. 亦即, 地方或特定群體前往博物館尋找祖先, 並要求「物歸原主」. 問題是, 物歸回去後, 由於沒任何配套準備, 脆弱的東西立即以百倍速度衰敗. 今天史前館本身當然可稱即是一良好的大型配套設施, 出土物放入, 沒大問題. 不過, 該館是全國性乃至世界級的機構, 而非台東地方文史館. 若以台東地方主體性或出外尋祖的思維考量, 應是確定自己的祖先為誰, 今流落何處, 才行動尋找. 卑南遺址的主人在台灣有無留下後代, 至今仍無法證明. 與出土地點最接近的卑南族和阿美族現生南島系原住民族人, 在追溯祖源時, 均未拉上與卑南文化人的關係. 所以, 今天比較理性的說法應是, 卑南遺址是二、三千年前台灣重要史前文化人的活躍地點, 他們構成島嶼文化史上燦爛的一環, 在考古學學理上和人民生活史的探索上, 均有其高度的價值.~)

自舊、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所發掘出來者, 最大宗一般就是石器石材. 二十多年前, 搶救考古隊師生箱箱包裝搬回台大. 十多年前開始有物存何處的爭議, 今天則在諸多罵聲中, 可能即將運至史前館. 在過去的八千個日子裡, 教授們從石堆中理出科學, 建置人文. 而同一時間, 史前館亦如火之豔積極興蓋, 充滿期待地準備存置同一批石堆. 石頭堆出的文化史生命, 三千年之後, 突然光芒迷人, 大家爭得有它有學術, 有它有祖靈, 或者有它有尊嚴的好夢. 考古版「石頭夢」演出了現代台灣學術史的一段故事, 來日大家當有一長串悲喜回憶. 寫就本文, 一來向遺址原發掘人與主要研究者宋文薰教授和連照美教授致上最高敬意, 二來對史前館給與最大鼓勵和祝福, 最後則期盼人不再「戀物」, 讓會說話的祖靈與文化生命, 同時溫暖台東台北, 我們一起以共同擁有台灣史前史為傲, 考古石頭夢因之也真正真正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