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珍貴實驗儀器的歷史再現---最美的物理走廊

結合專業科技史、科技教育與推廣的科技博物館的第一個成果......物理系 林敏聰

台大物理系同時作為一個尖端科技研究與基礎科學教育的重要據點,除了承接著日據時代的基礎,1949年後其實驗儀器與實驗技術發展的軌跡,不僅是台灣科學史或技術史上一個有趣的研究主題,在近年來"科學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簡稱STS)這個新興重要的研究領域的照明下,更形成了科技文化與人文社會文化之間互動創造的最佳探索焦點之一。~)

在省視發展尖端科技的同時,一個人文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線索的思考與記錄,已成為台灣未來科技人文發展的先決條件。於此,大學,尤其是台大作為一個台灣科技教育與研究歷史最長最豐富的大學,責無旁貸的必須跨出新的一步。~)面對這個新的挑戰,科技教育與研究不僅只是追求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同時到了一個"回顧"與"記錄省思"的階段,在歐美各國具有歷史的大學,所展現的具體行動則是透過設立科技博物館與科技史而建立一個與學生、科學家以及社會大眾互動的公共空間或論壇。其中,尤其是透過新的形式的科技博物館的建立,不僅記錄了在地的科學研究脈絡,透過實驗儀器的實物展覽和觀眾互動的設計,同時提升了大學基礎科技教育(如物理、化學)與大眾科技教育的深度和內涵。~)

透過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合作,經過兩年的規劃討論,我們以今天呈顯在各位面前的普通物理實驗室自製儀器展示走廊為起點,以及正在進行的原子核實驗室還原計畫,在本校尖端科技發展與基礎教育的場域中,透過實驗儀器的整理和展示與資深技術人員和老師的訪談,嘗試逐步地建立一個科技博物館的網絡(network)。這樣的"科技博物館"將不僅是一個被動的展示空間,它同時也是大學裡科技活動對於公眾的一個對外窗口,提供了公眾和科技研究與教育互動對話思考的最佳公共論壇。這只是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長期則更期待藉由更多不同學科人力的投入,建立一個連貫本校理工研究和教育的科技博物館網絡。~)

此次初步展示的普物實驗儀器共有七項,絕大部份是由本系普物實驗室資深技術員簡勝益先生和退休的陳秋鴻先生、林進成先生和早期負責普物實驗室的老師(崔伯銓、王嘉申、曹培熙、許武雄等)合作製造出來的。其某些設計細節的巧思不僅常常超過原版儀器,其所反應出來活生生的技術文化,更令我們對於今天台灣技術員對於科技文化的重要性和應得的尊重有更深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