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科學史新典範的開端~原子核物理歷史的傳承-臺大物理文物廳開幕典禮11月21日隆重揭幕
2005年11月21日下午兩點,物理系於二號館大廳,舉行「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開幕典禮。當天一早,特地自日本來台參與盛會的日本貴賓一行九人:臺北帝國大學物理講座荒勝文策教授團隊後代代表: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竹腰秀邦(荒勝文策教授最後的學生)、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木村磐根(木村毅一教授兒子)、今崎正子及今崎常秀(太田賴常教授女兒及孫子)、森田恆雄及森田真理子(植村吉明教授女婿及孫女);以及日本物理專家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小沼通二(亞細亞太平洋物理學會前任會長);日本科學史專家神戶大學教授塚原東吾及早稻田大學教授加藤茂三,於十時抵達二號館,個個盛裝,特別是森田真理子小姐特地穿著和服,更顯得典雅慎重。他們帶來豐厚的禮物做為祭品,參與由許雲基教授主持的感恩祭典,與臺大物理團隊一起上香祈福,共同緬懷先人過往。接著在許雲基教授團隊導引下參觀文物廳,分組接受影像口述歷史。
中午時分,李嗣涔校長親臨文物廳,與日本貴賓握手寒暄,並在兩點的開幕典禮中發表致詞。李校長特別稱許「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的開幕是臺灣大學的盛事,不僅代表著科學史上重要的一刻,也是臺大校園走向文化校園的具體象徵。原子核實驗室的發展與重建,是臺大校史的重要軌跡,將來也會是校史館的重要一部份,充滿了歷史的傳承。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學子,來這兒觀賞荒勝文策教授的團隊,如何完成以人工加速之粒子擊破原子核的實驗,也看看戰後許雲基教授帶領林松雲、許玉釧、周木春技師,如何完成當時亞洲最前衛的實驗,知道臺大曾經有過這麼輝煌的成就。今年是臺大六十週年校慶的日子,六十代表一甲子,代表的是萬象更新,校長特別感謝奉獻給科學的各位前輩們,校長希望,也呼籲,臺大各個系所,也能效法物理系,整理各系所的歷史。~)
教育部中教司副司長黃坤龍先生參觀加速器後非常感動,他說,「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是由臺大物理系名譽教授許雲基教授團隊帶領年輕一代,共同修復組裝加速器,作為科學文物展覽。我們感念臺灣現今物理科學蓬勃發展的背後,是由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荒勝文策教授團隊奠定的基礎,戰後臺大物理系許雲基教授的團隊,在物資艱困的環境裡,克服萬難組裝加速器,完成原子核實驗,更是令人敬佩。希望「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的開幕,能激勵更多學子的科學熱情、啟發國內新一代的科學家,提昇臺灣物理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為國家作育更多的人材。
物理系主任兼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慶瑞教授,談到重建加速器的源由,是因為物理系搬遷新館時丟掉了非常多文物,相當可惜。後來在國外看到許多有名的大學裡,都有科學博物館,讓人覺得這樣的學校,的確配稱之為世界一流大學。今年是世界物理年,物理界開始重新整理臺灣物理史資料,特別是實物與文物的整理。希望讓現在的物理學家也能瞭解,不是要靠無窮的資金才能從事尖端的研究。我們發現原子核實驗室的歷史裡,從荒勝文策教授,到戴運軌教授、許雲基教授一系列的原子核物理實驗,影響的不只是臺灣大學,甚至是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核能研究所都跟這個實驗室有關。荒勝教授回到日本後建立的京都大學原子核實驗室、一直到日本國家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也都與這兒有著深厚的淵源。很難想像東亞核物理實驗的開端,是在這麼小的地方開始的。我們原本的構想,只是照片資料的紙本復原,沒想到重建後,非常出乎我們的想像,這些老教授、老技師竟然把這麼多龐大的儀器和零件藏在臺大校園不知道什麼地方,長達二十年,現在通通出現了,而且他們還寶刀未老帶領著我們完成加速器實體重建。這部加速器,在科學史上的意義非凡,是世界上第二個完成以人工加速之粒子擊破原子核的加速器,可能也是當代唯一完整保存下來,最接近原型的一支。我們希望藉著這個文物廳,讓臺大重新檢視自己、認識自己。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承認自己的歷史,承認自己的文化傳承,永遠不可能達到世界一流。我們也希望更多科系能創造更多的系所博物館,讓我們對自己的歷史能有更多的認識,讓我們覺得臺大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木村磐根教授代表荒勝教授團隊後代致詞,他說他是木村毅一教授之子,今年夏天,張幸真博士到京都找資料時曾拜訪他,他第一次知道重建計畫,當時非常興奮,今天更榮幸參與這個盛會。1934年荒勝教授與他的父親等人,參考英國凱文迪西實驗室的論文,完成了原子核實驗。1928年荒勝教授為了臺北帝國大學設立物理講座,成員有太田賴常、他的父親和植村吉明,一起從日本京都來到臺灣。今天很高興,能夠和荒勝團隊的後人在這兒相聚。對於臺灣大學物理系能整理史料重組加速器,謹代表荒勝教授團隊後代表示崇高的敬意。荒勝教授能夠實驗成功,可能是利用臺灣北投石中的釙(Po),作為比對值,因此加速器可以領先日本本土完成實驗。由於實驗成功,荒勝教授受到很高的評價,帶著他的父親還有植村教授回到京都,建立更大型的加速器與迴旋加速器。戰後美軍拆除荒勝教授的迴旋加速器,並發佈原子力研究禁止令,荒勝教授和他的父親非常傷心。美軍解除禁止令後,他的父親木村毅一教授憑著毅力,重建了迴旋加速器,並成為京都大學原子爐首任爐長。木村磐根教授感動地說,他在台灣出生,對臺灣有著深厚的感情,跟隨父親回到日本後,進入京都大學電機科,雖然所學不同,但是仍能瞭解父親的努力。這次來到臺灣,才知道許雲基教授是他京都大學電機科的學長,更是深感榮幸。原子核實驗室的歷史,記載著臺日跨國科學家一起合作的成果。他也代表荒勝團隊家屬後代,再次表示深深的感謝,並希望以後大家能保持密切的聯絡與合作。
日本物理學會前會長小沼通二教授,代表亞太物理學會致詞,他表示,他是在去年韓國的國際會議中,從張慶瑞主任那兒知道這個計畫。今年冬天一月,他也曾來到臺灣大學,受到重建團隊的林松雲技師、許玉釧技師還有張幸真博士的熱情招待。當時,展示廳現場正在施工,滿佈著各種老舊水管、瓦斯管、電線管等管線,地面泥濘,場面非常混亂,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臺大竟然完成了重組加速器這麼艱鉅的工作。回想七十一年前,在臺灣這個地方,居然可以建造出世界最前衛的加速器,並且還提煉重水,真是不可思議。因為考克饒夫這款的加速器,是在1932年的英國建造完成,沒想到短短兩年,臺灣就追上來了。重水的情況也是,美國提煉重水成功也是在1932年,臺北帝國大學不但在1934年成功地提煉重水,並且應用於實驗,更是令人敬佩。希望這樣的文物展示廳,不但可以鼓舞後代的學生,也能成為科學教育的重要機構。在日本,荒勝文策教授過去的研究工作,逐漸受到重視。荒勝教授與日本有名的仁科芳雄教授年紀相當,同為物理史上的重要領袖。日本現在正在整理仁科芳雄教授的資料,也找到仁科教授與荒勝教授往來的書信。荒勝教授當年也是日本原爆調查團的領導者,當年他親臨災區調查後確定是原子彈的電報,現在也出現了,希望以後能找到更多荒勝教授這方面的相關資料,放在臺灣大學這兒的文物廳陳列展示。衷心希望,這個文物廳往後能成為臺灣與日本核物理史重要的資料中心。
來自神戶大學的塚原東吾教授,代表日本科學史界致意,他認為,從科學史的眼光來看,臺大的原子核實驗室非常有價值。因為如果不復原的話,歷史會消失。為了要記住歷史,有時需要在恰到好處的時間點來進行回顧,那些知曉歷史經過的人,會慢慢老去,如果不趕緊著手復原的話,會很快忘懷歷史的教訓。二十世紀,是科學技術的時代,同時也是戰爭與暴力的時代。例如臺灣和日本,或者是東亞和日本,曾在二十世紀產生了嚴重的磨擦和困難的過往。展望未來,為了避免歷史悲劇,使科學免於被應用到壞的方向,回顧歷史,更顯得重要的。希望今天這些二十世紀科學史的遺產,能帶給二十一世紀更多的新的展望。
許雲基教授特別感謝日本貴賓的到來,回顧過往,他認為由於荒勝教授在1934年實驗成功,奠定下臺灣大學原子核實驗室的基礎,特別是太田賴常教授沒有回去,對臺大後來的實驗非常有幫助。戰後接收初期,社會動盪到了極點,由於有系主任戴運軌教授的主持,也找回太田教授幫忙,招兵買馬找來了林松雲、許玉釧、周木春和他,大家一起進行實驗。特別是林松雲,多才多藝,電路的問題多仰賴於他,玻璃的工作則是許玉釧。這次的重建,也有賴林松雲與許玉釧的協助,加速器才得以重建成功。
為了表示感恩,李校長特別代表臺灣大學,對荒勝教授團隊代表與臺大團隊許雲基教授、林松雲技師、許玉釧技師、周宗仁先生(周木春先生之子)獻花。接著在這座見證台日跨國三代科學家努力成果的加速器前,臺大校長李嗣涔先生與臺大物理系團隊代表許雲基教授、荒勝團隊後代代表木村磐根教授共同剪綵,宣告「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正式啟用。
「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的策展設計,是以配合椰林大道與二號館建築的特色,藉由重建的加速器為展示主體,發揮科學教育的功能,表現出既科學又復古,又能培育未來科學新生命的「科學文藝復興」精神。各界貴賓進入會場後,對於加速器,莫不讚嘆。會場螢幕並播放動畫,展現加速器運作方式及物理原理,更讓大家嘖嘖稱奇。除了加速器相關設施與珍貴的文物照片,原子核實驗室自製的臺灣最早的二進位計數器、蓋格計數器零件、碳十四年代定年銅管、氦氖雷射管,以及許玉釧技師十數件經典性科學玻璃儀器作品,也引起大家關注。特別是臺灣特有的礦石北投石,以蘊含放射性元素著稱於世。北投石中的Po(釙),從缺乏輻射源的臺北帝國大學時代開始,一直是原子核實驗觀測的重要的比對參考。今年是北投石發現一百年,核能研究所特別提供一具大型輻射偵檢儀協助展出,共同彰顯北投石在臺灣科學史上的重要性。~)
物理系主任張慶瑞教授表示,加速器重建的整個過程也在國科會、教育部及遠流出版社的支持下,拍攝成台日跨國的科學史紀錄片,將在年底推出。明年起「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也會定期輪流播放「老技師的物理世界」與這部紀錄片,歡迎各界蒞臨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