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本校化學系汪根欉教授及地質科學系楊燦堯教授榮獲湯姆森卓越研究獎

湯姆森科技訊息集團(Thomson Scientific)11月14日下午在中央研究院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台灣地區八位學者『2006 Thomson Scientific 卓越研究獎』。本次為『Thomson Scientific 卓越研究獎』首次在臺灣頒發,是為了表揚台灣地區最頂尖的教授,彰顯他們在國際研發領域上領先群倫的成就及學術影響力的貢獻。本校理學院化學系汪根欉教授及地質科學系楊燦堯教授,榮獲此一世界級獎項殊榮。

湯姆森科技訊息集團 ISI 知識網路成立超過 50 年,已成為目前在科學及學術領域引用文獻重要的資料來源。Thomson Scientific 卓越研究獎是以學術研究報告引用數量為根據所頒發的獎項,同時也表示對日後研究的貢獻價值。本次獎項依據該集團出版之SCI、SSCI、A&HCI等三種學術重要引文索引,統計近十年內的論文,依據學術研究報告引用次數,並以特殊的「研究前鋒」(Research Fronts)遴選資料為基礎,在全球選出各學科各年度被引用次數排名前百分之一的研究論文共八萬兩千九百八十九篇,綜合出五千五百一十四個「研究前鋒群」,再進一步深入分析,共有一百一十九個研究前鋒獲選為「台灣研究前鋒」,也就是在這些研究前鋒群中,每一個前鋒群至少有一篇的作者來自台灣;再進一步深入評比,總共遴選出七個研究前鋒群,其中被引用次數最高的作者,獲選為湯姆森卓越研究獎獲獎者。

在過去八年期間,台灣的研發人員的研究報告被引用的次數逐年攀升,目前已躍升至全球第十八名,亞洲區則僅次於日本、中國、印度及南韓排名第五。若以每一份研究報告被引用的次數來看,台灣則在整個亞洲地區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超越中國及印度。這些獲獎也反應出台灣地區在研發上的成就已逐漸在全球研發界佔有地位。湯姆森科技訊息集團表示:「亞太區目前正屬於旺盛發展期,在強化企業發展及消費者渴望最新科技及產品的雙重需求刺激下,造就了台灣對於最新的技術及推動科學進步的強烈渴望,而台灣也正持續不斷地展示其在農業科學、地球科學及數學等領域研發的領導地位。

汪根欉教授得獎著作:『Ter(9,9-diarylfluorene)s: Highly Efficient Blue Emitter with Promising Electro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J. Am. Chem. Soc. 124, 11576 Oct. 2002』 在分子設計合成上具有新創見,利用分子設計於茀類(fluorene)化合物中利用Csp3-Csp2鍵結引入較剛硬的芳香環取代基合成獨特的9,9-雙芳香基三茀,突破了傳統含烷基鏈之茀類化合物因熱、光或電場作用下之低穩定性,創造出一系列以9,9-雙芳香基茀為核心結構之全新有機共軛分子材料,此類材料具有可逆的雙電子的氧化、還原能力之"雙極性"特性,克服了有機光電元件長期運作中材料所需的電化學穩定性需求,其穩定固態物理性質及高固態藍光量子效率使其OLED元件具有高效率藍光發光特性。

本校地質科學系楊燦堯、劉聰桂、陳正宏教授與國實院地震工程中心的Walia博士的研究團隊,結合美國阿克隆大學(Univ. of Akron)的齊麟教授,最近幾年利用土壤氣體探勘方式,於台灣許多活斷層區域進行有系統的監測調查,發現於斷層地表出露處經常有異常的逸氣通量,而其中氡氣濃度於鄰近較大地震(規模大於4.5者)發生數天至兩週前,常有異常的變化,認為是一有效的地震前兆,可配合其它監測方法同步監測因為斷層活動所引起的地震活動。此研究成果發表於台灣出刊之SCI期刊『"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ies using radan as a precursor in N-W Himalayas: a case study.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16(4): 775-804 Oct 2005』,引起國際學者重視;該著作 Thomson Scientific公司評選為台灣地區「地震前兆」研究項目中頂尖的研究。

台灣位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上,兩個板塊不斷的擠壓、碰撞,使得台灣地區的地殼活動特別活躍,密佈許多斷層,由斷層活動所引發的地震也特別頻繁。自921地震發生後,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與國科會經費支持下,台灣大學地質系的研究團隊於台灣西部地區選擇了幾處位於斷層鄰近地點,開始從事有系統的調查與連續監測計畫,發現位於觸口斷層沿線的嘉義中崙地區與關仔嶺溫泉的氣體成份在921地震發生前後有非常顯著的變化,認為是土壤氣體變化對地震活動反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適合從事長期連續監測。目前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中心經費支持下,選擇了新城斷層、大平地斷層、觸口斷層、梅山斷層、新化斷層、池上斷層等處,從事調查並選擇敏感區逐年設置連續觀測站,期能佈成區域性的監測網,以利更精準掌握地震前兆的訊息,朝「地震預測」的終極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