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教學經驗分享重視教學環境 形塑學習社群 汲取美國名校經驗 提升臺大教學品質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在籌劃成立階段,為積極廣泛吸收國外教學中心之運作經驗,曾於2005年4月由教務長帶領,組成考察團赴美國東岸參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麻州大學等四所研究型大學。該次參訪的重要啟示為,美國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資源豐厚,非國內公立大學所能比擬,故較難適用於本校的情境脈絡。反而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學生眾多,資源有限,情況與本校較為近似,可能較具參考價值。故今年參訪的對象改為美國中部三所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亦即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以及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gne。今年考察團仍由教務長率領,連同本中心主任、各組組長及研究員共七人,赴三所大學進行為期七天的參訪。

本考察團拜訪的對象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是相當於副校長或教務長層級的教育行政主管,藉以了解各校在學校層次上提升教學品質的策略;另一個是負責提升教師教學品質的相關單位,進一步了解實際運作的情形。第一所參訪的學校為密西根大學,參訪單位包括教學中心以及學生學習支援相關單位(例如寫作中心以及語言資源中心)。接下來拜訪的學校是印第安納大學,參訪單位有學生課業支援中心、教學科技中心,以及針對老師教學以及科技諮詢的單位。最後一站為伊利諾大學,除了教學中心之外,考察團也聽取了農學院促進教與學的具體作法,以及全校性推動教學及科技運用的經驗分享。

此次參訪的三所大學與本校一樣同為公立研究型大學。比起臺大,他們很早就意識到應該注重教師的教學,並且也一直朝這個方向邁進。相關人員以過來人的經驗不諱言地表示,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改變校園的文化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尤其是在研究壓力大的研究型大學裡難度更高。老師願意花更多心力於教學,最大誘因就是提高教學在升等評估制度裡的比重。校方當然也要有魄力,讓老師實際感受到學校重視教學表現。三所大學教學行政主管都表示,新進老師是最值得投注心力的一群,因為他們的可塑性大,而且將來還有很長的教職生涯。他們也肯定本校自去年起開辦的新進教師研習營,認為除了表達一所大學對教學的重視之外,也可以協助新進教師瞭解學校整體的願景以及學生對教師的期待。

在本次參訪的三所大學中,專業性的教學中心都在改變校園教學文化上扮演了協助、支援以及諮詢的角色。密西根大學教學中心的表現廣受美國各大學稱頌,其成功的原因在於對教師的需求都有積極回應。不過該中心主任表示,這同時也構成最大的挑戰之一。因為對於來自各方不同的要求,教學中心希望都能一一滿足,但是教學中心也必須謹守專業原則,考量中心的人力、時間與經費是否能夠承擔。最理想的做法,是各院系單位主動興起教學或課程改革的動力,再由教學中心予以經驗上的協助與諮詢。

主動瞭解院、系的需求,基本上也是美國各教學中心工作重點之一。例如:教學中心可以與院長對談,了解各院的狀況,詢問是否有教學中心可以著力之處。教學中心針對教師及院系的需求舉辦相關活動,或是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並且確保提供服務的品質,這些都是教學中心能夠成功推廣業務的原因。因此,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未來可能規劃的是,除了提供對教師的個人諮詢之外,也會嘗試與院、系合作,如此嘉惠的不再只是個別的老師,而是一個學院或是一個學系的教師,效果更大也更有效率。

印第安納大學對教學的重視,具體表現在該校的長聘(Tenure)審查制度上。本校考察團獲得該校教務長協助,得以參閱該校教師申請長聘案的檔案樣本。基本上,一個教師可以選擇以研究為重,或是研究、教學、服務並重的升等模式。以研究為重者,其送審資料以專書及期刊論文為主,如同目前台灣大部分學校的做法。但是採取平衡兼顧模式者,則其送審資料中有非常豐富的教學歷程檔案,以及參與校內外服務的證明。後者為台灣所無,但比較能鼓勵熱心教學服務的老師,也對教學表現傑出的老師比較公平,值得本校仿效。

事實上,教學不僅是實踐,也可以成為學術研究的內容。「大學教學的學術研究」(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近年來在美國追求教學卓越的風潮下,已經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課題。越來越多學校都把教學的智能與技巧視同一門學科,鼓勵教師除了發表專長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外,也對自身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作反思研究,並將結果發表到知名的期刊。大學教學的學術研究著重的是從課堂的角度出發,探討學生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導引他們的學習,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老師的教學更有效率、學生能夠學得更好。

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在這方面的表現相當令人驚豔。該農學院每學期都對老師以及少部分研究生開授一系列與教學相關的成長課程。課程內容非常實用,從學習理論、學習風格、到如何使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等主題都包括在內。老師上了這些課程之後,除了可以把實用的技巧運用於課堂,更可將體驗過的教學理論與知識,整理為大學教學的學術研究成果。該學院有許多非教育領域的教師將課堂上教學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教育專業領域的頂尖期刊,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事實上,目前各專業領域都有許多期刊鼓勵教學之學術研究,其中也有許多列入SCI或SSCI的刊物,其詳細清單可參閱六月號台大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

除了鼓勵教師將教與學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之外,三所學校每年都舉辦全系或全校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教師將研究成果與同儕分享。三所學校的相關人員都表示,大學教師會願意和同儕對話,傾聽同儕的聲音,透過彼此的教學經驗分享,逐漸改變校園的文化,將學校建立成重視教學的環境,以形塑出一個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而不只是研究社群(research community)。

考察團在三所學校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及接待,尤其是在印第安納大學,蔣丙煌教務長及教學發展中心江宜樺主任接受該州媒體的採訪,表達臺灣大學提升教學品質、以邁向世界頂尖大學的決心,當地報紙皆有相關報導。此次的參訪行程雖然十分緊湊,卻也收穫良多。三所大學人員均表示,在他們所接待過的考察團中,很少像本校考察團如此認真者。他們也表示在一流大學裡,有意義的活動都需要教師自願、自發性的參與。改變校園文化雖然需要時間,然而臺灣大學已經邁開了第一步,藉由與國際知名學府不斷的接觸,相信追求教學卓越的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