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社會科學講座邀請Jörn Rüsen(約恩‧呂森)教授闡述西方的歷史思維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邀請Jörn Rüsen(約恩‧呂森)教授來台,於96年11月12、13兩日假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演講廳及歷史系會議室舉辦兩場講座。約恩‧呂森教授為著名歷史學家,1966年於柯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獲博士學位後,於魯耳波洪大學(University of Bochum)及比勒菲爾德大學 (University of Bielefeld )歷史系擔任教授。1994-1997年任比勒菲爾德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4月後任德國艾森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及韋頓-赫德克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Herdecke)歷史系教授。Jörn Rüsen教授著有多本專著,是當今活躍於國際歷史界重要學者。

第一場公開演講講題為” Humanism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locuast- Destruction or Innovation”,談論西方歷史思維的本質如何面對血淋淋的大屠殺經驗。西方思維認為人類注定會遭受到迫害,傳統的思想將大屠殺視為一個人類必經的過程,而非一個歷史事件,進而漠視或容許大屠殺的存在。然而究竟大屠殺會讓人類覺醒自己的不人道,或是讓人類接受這種不人道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人性?Jörn Rüsen教授面對這種挑戰人類思維的事件,認為唯一的回應是應該要由根本重建人類的思維,再來面對如此的思維挑戰;同時也認為這種重建思維的方式也適用於非西方文化。演講中,Jörn Rüsen教授多次提到南京大屠殺,以其為例子說明,無非是要讓在場的聽眾從自己熟悉的歷史經驗中感同身受,進而了解西方的歷史思維。

第二場專家學者座談會主題為”Huamnism in Historical Thinking:East and West”, 先由Jörn Rüsen教授以”Emotional Forces in Historical Thinking” 為主題做約60分中的演講,Jörn Rüsen教授先引用老子道德經裡「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開頭,接著以歷史事件為主軸,討論人類感情跟人類思想間微妙的關係。

接下來由歷史系黃俊傑教授針對"Historical Thinking as a Form of New Humanism or the Twentieth-Century"演講,討論錢穆對中國歷史的解釋。錢穆在中國歷史上扮演兩種角色,他既是傳統的人類學者,認為人類皆為「歷史人」,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被歷史創造;他同時也是21世紀中國的歷史學者,認為歷史整體就是一個融合了中國文化與政治的「全國史詩」。在演講的最後,黃教授點出錢穆最重要的論點:歷史並非被保存在博物館裡的木乃伊,而是一座圖書館,每一位市民皆有機會與其對話,了解歷史進而更了解現代的世界。

這兩場演講吸引了許多有興趣的聽眾及多位老師參加,Jörn Rüsen教授風趣態度及幽默的口吻使許多聽眾在演講結束後,留下來請教Jörn Rüsen教授;更有來自德國的臺大學生特地陪伴Jörn Rüsen教授參觀校園,並與教授討論許多有趣的歷史話題,讓原本看似嚴肅的話題增加不少輕鬆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