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系統晶片中心與產學先進分享研究成果 期望未來在相關領域有所貢獻NTU SOC 2008第一季季報:類比混合與射頻電路研討會發表多項尖端技術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NTU System-on-Chip Center, SOC)於三月二十五日邀請產、學研究先進,針對類比混合與射頻電路,進行2008的第一季季報研討會。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系統晶片中心陳良基表示,人才是高科技產業所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次季報是業界和學界的重要橋樑,許多研究生也快畢業了,趁這大好機會,與各位產學先進分享其研究成果,也期望他們未來在相關領域上有所貢獻。

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劉深淵首先分析國際固態電子電路會議(ISSCC)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Analog trend(類比趨勢)、Data converters trend(資料整合器趨勢)、RF trend(射頻趨勢)、Wireless/Wireline trend(無線與有線網路趨勢)。

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李致毅的報告主題是A 20-Gb/s Duo-binary Transceiver in 90-nm CMOS,主要的內容為Duo-binary Signaling、Transceiver Design、Building Blocks。而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李泰成的論文主題則為A Low-jitter 8GHZ to 10GHz Distributed DLL for Multiple-phase Clock Generation. 主要的內容分成Motivation、System Architecture、System Model、Circuit Details等。 其中,Multiple-Phase Clock Generators分成Time-Interleaved System、I/O Interface Circuits、DLL-Based Frequency Multiplier。其結論分別為,分散動態鏈接庫(The dstributed DLL)達到了低時基誤差(jitter)和高位相精準度。目前,已經可以提供分散動態鏈接庫的的線性模式。

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陳信樹報告A 1GS/s 6b Two-Channel Two-Step ADC in 0.13 um CMOS. 。他指出,UWB接收器和光學的/磁性的(optical/magnetic)資料庫前端處理需要6b的辨識率和千兆赫的試驗率。閃光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能夠滿足其需求,不過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另外,大多數的無線設備是手控的,而且需要能有效的消耗能源。時間交錯的二階段類比數位轉換器發展出沒有任何離線校准和數位後處理的低功率、低成本優勢。

接著是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呂學士的報告0.5v Fully Integrated CMOS RF Direct Conversation Receiver for 5-GHz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其研究成果為:0.5-V, 5.6-GHz的接收器前端是可以理解的,它的表現超越了發展中科技的目前水準。接受器的前端是高度整合進低波段穿透的處理器,並在0.5伏特數的操作上去顯示高度整合的接受器。

其後電機系林坤佑和黃天偉教授介紹其研究互補式金氧半的設計(Design of CMOS)的微波和豪米波電路(Microwave/Millimeter-Wave Circuits)和豪米波Millimeter-wave Multi-Gigabit的無線接受器。黃天偉指出,60GHz的低動力multi-gigabit可以經由90nm/130nm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MOS)顯示出來;Multi-Gigabit無線區域網路(WPAN)是多模(multi-mode,3G/WLAN/WiMAX/WPAN)個人電腦無線溝通的關鍵。最後由學業界意見交流,為2008的首度季報劃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