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lence with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enhance education教學評量制度與教師評估升等問卷調查報告出爐

本月14日晚間,教學發展中心在新聞所 209 室舉辦一場「教學評量制度與教師評估升等問卷調查解析會」,由計畫主持人田芳華副教授親自報告調查結果,並與前來與會的教師交換心得意見。

這份問卷是本校於去年 6 月,針對全校 1865 位專任教師所實施的意見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為 698 份,回收率約 37.4%。問卷內容主要分為「現行教學評量制度」、「教學研究雙軌制」與「教師評估與升等」三大塊,也同時提供開放性問題,供教師書寫文字意見。

其中,「教學評量制度」最受與會教師的重視。現行教學評量制度以學生填寫教學意見問卷,再經由積分方式算出平均值。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教師都很重視教學意見調查結果,但對於這套制度是否足以公平、忠實地反映出他們的教學品質,仍有不少疑慮。

在問及「是否贊成公開評量結果」時,約有六成五的教師不贊成公開評量結果,表示贊成者佔三成五。反對意見中,認為「學生填答比率低,問卷不具代表性」的有四成七,也有二成五的教師認為學生還不足以成熟到評鑑老師。支持公開的教師則多著眼於公佈評量結果的效果,像是激勵教師改進教學品質、便於學生選課參考,以及資訊透明化,有助於建立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

會中,教授們多針對現行評量的計算與使用方式提出建議。一位教授指出,現行量表採用的是「五點量表」,在測量上屬於順序尺度而非等距尺度,但呈現結果時卻被當成等距尺度積分計算。「對於選項間的差異程度,每個學生認知的都不同,既然沒有等差,為何能算平均值?」

「平均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也過於模糊 ,舉例來說,評量獲得「4.0」的教師,可能是教學表現普遍良好,也可能是這門課的學生評價落差極大所致。另有教授建議,若希望提高調查的信度,應該加入「標準差」或者去除一定百分的「極端值」。但田教授也認為,考慮尊重學生的意見表達,加上一門課的修課人數不多,因此刪除五點量表極端值之意義不大。

現場教授們表示,讓學生填寫教學意見,本意是提供教師「教學意見回饋」,故評量方法雖不夠精細,也能作為教師的參考。甚至即使尺度不夠合理,但每位教授都是在同樣的指標中被評鑑,也算公平。

只是現行制度下,學生的「意見調查」卻成了掌管教師生殺大權的「唯一標準」或「重要指標」,其信度與效度上的瑕疵就顯得各外嚴重。「畢竟有些課程修課的學生真的很少,只使用這樣的成績來決定一位教師的升等與否,真的太過粗糙、隨便。」

針對量表尺度的適用性問題,田芳華教授回應,雖然這套方法近年來受到許多批評,但是校方考量作答上與計算的方便性,加上世界一流的大學也多使用這套指標,連哈佛也不例外,因此目前仍會採用這項工具。

教務處已決定從今年度開始,在評量結果中增列「各選項之人數百分比」,未來遴選優良教師或評鑑時,可改從「獲得高評價的人數比例」上做比較。此外,各系若想增設彈性題目,依照「國立台灣大學課程評鑑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五條的規定,可由教學單位報請教務長提交課程評鑑委員會通過,彈性題目不列入計分。

在場有教授提醒,學生其實會想知道該門課最後的評鑑結果,讓修課學生收到結果,可以增加他們對於評鑑的認同與責任感。雖然本校學生教學意見填答率已達六成六,然而學生對教學評量制度的實際看法究竟如何,仍有待進一步探詢。教學中心新年度的工作重點也將針對這部份做更深入的了解。

田芳華教授師最後以一句「Excellence with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enhance education.」勉勵在場教師,教育是大學的靈魂,若忽視教育責任,即便研究卓越,大學也會失去靈魂只剩下空殼。

本次調查結果還包括教師對於「雙軌制」、「教師升等評估中評量比重配置」、以及「評量多元化」等制度之看法。詳情可上教學中心網站下載(http://ctld.ntu.edu.tw/rp/rp_01_06.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