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Oliver Smithies與臺大師生們對談紀實

2008年10月20日,我們很榮幸地邀請200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奧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教授偕同夫人前田信代(Nobuyo Maeda)教授到臺灣大學醫學院基礎大樓101講堂舉行座談會。

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在西元1925年出生於英國北方工業小鎮,父親為保險業務員母親為一名英文教師,他原本是個醫學生,在與他的恩師Sandy Ogston接觸後轉而踏入生化領域的大門,進行他一生熱愛的科學研究。在1951年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得生化博士學位,接著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做博士後研究並任教職,現任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病理學與研究醫學教授。

前田信代(Nobuyo Maeda)教授是一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在西元1949年出生於日本,在1977年於日本東北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接著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任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病理學與研究醫學教授。在科學領域上,專精於動脈硬化症的研究發表的科學期刊超過90篇。西元1988年史密西斯教授與前田信代教授離開威斯康辛大學,受聘於北卡羅萊納大學,並且結婚,現在仍一起在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互相扶持。

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在基因剔除鼠的領域是大師級的人物,他藉由基因剔除的方式產製了大部分與ren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系統相關以及其他與血壓相關基因的剔除小鼠。至目前為止,他在科學領域的研究已出版超過293篇論文,其中有許多文章是發表在相當有名的期刊,例如:自然、科學期刊等。即使目前已83歲了,這位大師依舊會親自在實驗桌上做實驗,他對科學的熱忱以及求知慾相當值得臺大師生們學習為大家的典範。

這次的座談會有學子問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他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是如何處理每天的繁雜事情與挫折,並享受每一天呢?奧利弗史密西斯回答的很妙,他說:我想這問題的答案是我比很多人都幸運,我有一個快樂的基因(happy gene)讓我可以享受我的每一天的生活,我是抱著快樂的態度生活。我想即使不是每個人很幸運在一出生就帶有快樂基因,但還是可以管理好每一天的排程,並樂在其中的。在從事科學領域尋求解答的過程中,偶爾會有沮喪的時候,例如:當實驗可能三~四個星期都沒有結果,我會做一些不同的活動來放鬆心緒,像是到海邊、戶外走走,去遊個泳或是帶著太太到處去旅行。我覺得培養自己的嗜好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幫助你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快樂。在我的生活中,我有很好的科學夥伴,很棒的家庭,這些都讓我很愉悅的享受每一天。人的生活中有三件元素:科學、家庭、嗜好,當這些元素被管理的很好時,生活是充滿快樂的。而他的太太前田信代教授也附議說:我和我先生都是科學家,也因此我們必須從事研究的工作,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都要花費許多時間來尋求問題的解答。假如每一項研究的過程都是成功的,我想我們並不需要研究。研究的樂趣在於我們必須一直嘗試尋求問題的解答,當研究過程中遭遇很多的挫折,並讓我們感到沮喪的時候,有一天當研究成功了,這樣子就足以讓我們有動力繼續往下一個研究目標來邁進,如此週而復始,因此我是充滿期待的態度來度過每一天的生活。

A good teacher, a good learner!

即使已經是貴為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認為︰得獎沒什麼好驕傲的,這只能說我相當地幸運,我可以做我熱愛的實驗並可獲得酬勞。至於如何激勵周遭的人,我想最好的做法就是教學!由於教學,我們可以把我對實驗的熱愛展現給周遭的人,讓他們感同身受,進而也投身於科學並熱愛做科學,就像我的老師讓我感受到我想要做科學意思相同。對於老師或學生來說,我認為找到自己的興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的母親是一位語文老師,她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鼓勵我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來做。一位好的老師一定對自己所學的是有興趣的,同時他也是個好的學習者,當老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對老師本身而言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好的老師在教導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因為快樂,所以能夠教導出快樂的學生。他說了,A good teacher, a good learner!

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時,依然不忘他的實驗。他說︰我有許多的紙條,我會寫下我現在要做的事或是之後要做的事,因為實驗的點子隨時隨地都會冒出來,雖然有時候有些問題無法馬上獲得解答,但當你很認真的去思考,很有可能在你睡覺的時候就可迎刃而解,當你在睡覺時,你的大腦也是在運作的。當我在做一件事情時,我是百分之百全心的投入,開飛機時就是全心全意在開飛機,做實驗室就全心全意做實驗;當與太太吃飯的時候就全心全意的陪太太。

一生中有一個好老師十分重要

有人提問說︰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你有很好的成就、很傑出的太太,請問您是如何持續保持對科學有興趣,如何使你周遭的人持續對科學保有熱忱呢?他回答︰做科學占據了我的心,它組成了我的人生,我想激勵是不必需的,會保持熱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擁有好奇心,我們想要知道結果,想知道為什麼,這是一種享受。在其他人看來,我有一位做研究的太太,但對我來說,她就是我太太。如果你有一位很好的伴侶伴隨,在處理事情時,你會站在比較高的立足點看事情,想法也就會有所不同。即使我們兩個在聊天時有很多時間都在談實驗,但是我們兩個都樂在其中。他的太太前田信代教授也說︰科學是一門藝術(Science is art),我們都熱愛它。

有學生提問說︰如果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是在其他地方受教育(像是在台灣)的話,請問您認為您的成就也會跟現在一樣嗎?他回答︰哦,我想沒有任何人可以回答這種問題,我認為人的一生中有一個好的老師十分重要,我小時候唸書時,學校裏幾乎都沒有好老師,只有一位我覺得他是,他常常鼓勵我,但是大家都不喜歡他,包括我在內,但在科學方面他給我很大的影響。他的太太也補充說:我覺得我的先生是一位好老師,他不會太早告訴學生說你會犯錯,他會在學生知道這樣做下去會失敗的那個時機再告訴他,就像開飛機一樣,你不能太早告訴學生說你這樣下去飛機會墬毀,要在學生緊張發現飛機快墬毀的時候告訴他將機頭拉起,這樣學生才能學到東西,唯有嘗試過錯誤才能從中學習,這時候學生和老師都會一起學到東西了。太早告訴學生他會犯錯,學生則無法學習到任何東西,學生犯錯時,他就會知道下次哪裡要注意,哪個步驟要更小心。如何與實驗夥伴相處也是從事科學研究重要的一環,一個最簡單也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在你們合作研究的時候,盡量站在你的夥伴的立場為他著想。雖然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因為人們多少有些私心,所以實際要身體力行確實是不容易,但仍然要努力朝這個目標來邁進。而且,當你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著想的時候,你們除了可以獲得好的研究成果之外,你同時也可以交上一個好朋友,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史密西斯教授也指出科學上的快樂是在於可以跟學生、同儕以及其他科學家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每天實驗新的進展。

 

如果電腦不再配備光碟機?

在這次的座談會中,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對從事研究的學子們有幾點建議,他說︰我鼓勵從事研究的人要養成寫筆記的習慣,實驗筆記的優點在於可以紀錄當下正在進行的實驗現象,包括任何實驗的小細節。此外,藉由事先寫好實驗步驟,你可以確定你操作的步驟是正確的。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時分心或者外界的干擾而弄混了實驗的順序,而實驗筆記可以幫助你記憶,從而幫助你分析實驗之所以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將重要的idea記錄在草稿紙或電腦裏,這些重要資料最後一定會不見或找不到,就拿軟碟磁片來說吧,幾年前他曾經是最流行的存檔工具,請問在坐的各位,現在還有誰在使用呢?現在流行的是CD了,誰敢保證在5年或10年後,電腦還會配備有光碟機嗎?若沒有你的資料將永遠無法讀取了。但是實驗記錄本上就不一樣了,它至少可保存50年,這是其中一個理由。另一個理由是,如果你今天要進行一個很特殊的實驗,你可以先將材料及實驗步驟先寫在實驗記錄本上,在做實驗的時候你可以一邊檢查記錄本一邊做實驗,這樣就不會忘了加某個藥品或是少了一個步驟。例如,我記錄星期一泡了某種藥,但是我星期五才做實驗,結果實驗失敗,我翻閱記錄本,發現我藥不是現泡的,我就改成現泡的藥品來做實驗,結果就找到解決方法了。我常在實驗筆記本的每一頁右下角紀錄我的心得,所以試著在本子中寫下所有的東西對於你在做實驗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也鼓勵學生們多看書,我喜愛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的確,閱讀科學文章時有時候的確會令人感到厭煩,有時候我閱讀與我領域不同的文章時,也會因為看不懂而感到迷失,但是多讀幾遍之後,我終於看懂了,也從中汲取了你在原本的領域中所不知道的知識。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就盡量的閱讀吧!最後,有一點也是很重要︰那就是保持正常的睡眠時間,這樣你就會有好的學習成果。結果大家不約而同的都笑了出來!

我不知明天會如何但那也是魅力所在

許多人都會問史密西斯教授的下一頁要寫下些什麼,在諾貝爾得獎感言時,史密西斯教授說「What’s on the next page? I don’t know!! But that’s what makes science exciting!!」

在座談會接近尾聲的時候,由醫學院楊泮池院長做結語︰我想今天非常榮幸的今天可以請來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以及前田信代教授,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以及實驗的精神。包括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學生,如何做好一個研究工作,以及如何面對失敗,並且從中學習。這些談話對於我們臺大的師生們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非常感謝他們兩位這次的演講。

本次的座談會由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臺大醫技系林淑華教授與財團法人跨世紀醫療促進基金會聯手促成,全場座無虛席,所有師生與兩位大師互動熱烈,不時掌聲如雷。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與前田信代教授的幽默風趣讓大家開懷大笑,大師們細心地回答著實讓大家學到一課。

文:臺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研究所洪嘉倫、楊璧卉、蘇方軍、饒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