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教學品質提升多項重大教學改善計畫全面啟動提供大班教學小班輔導空間 教學大樓1館興建98年4月13日吉時良辰舉行破土典禮

95年度起,本校獲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經費之補助,使得過去囿於經費而無法實施的重大教學改善計畫,得以逐一加以推動。

推動提升教學品質計畫採取:(1)教學設施改善與課程結構重整並重、(2)教師發展與教學品質提升並進、(3)通識、基礎與專業教育兼顧等3項策略,期能全面推動教學品質之提升。執行迄今,已呈現顯著成果。以本校每學期教學意見調查評鑑值之變動為例,自85年起執行課程評鑑迄今,學生上網填答比率,已從最初的31.3%提升至目前的78.65%,而課程的平均評鑑值(範圍為1至5)也從最初的3.6 提昇至目前的4.1;受評課程評鑑質達4.0 以上者從18.78%逐年提昇至目前的64.93%;評鑑值為3.0 以下者,則從31.39%下降至目前的0.60%。該項課程評鑑值之變化,除了反映教師在教學方面努力之成果外,也反映本校在教學環境之改善及大量教學資源投入之結果。為使全校師生同仁了解「提升教學品質計畫」概況,以下就實際作法及成果略述如下:

一、改善教學設備與設施

包含新生、綜合、普通、共同各教學大樓教室e化設備建置(投影機、幕,e化講桌、攝、錄影教學)、中央空調系統、課桌椅更新及附屬設施之改善等。

除前述教學大樓外,亦補助部分學院、系所進行教學設施之改善,例如文學院演講廳、一活大禮堂、文學院視聽教育館..等等。本(98)年將進行新生大樓結構補強及補助各學院計12個系所之教學設備改善。

教學設施之改善,除能營造優質之學習環境,有利於教學品質之提升外,並可使教室使用管理機制更為有效,達到節能省電目標。

二、新建教學大樓1館:

本校為提供適於採「大班教學、小班輔導」之課程充裕的教學空間,以提升教學品質,並使目前仍寄人籬下之部分教學及行政單位有其專屬空間,以利推展相關業務,自95年度起,藉由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之補助,規劃興建教學大樓1館。

教學大樓1館興建地點為原舊地理系館,自著手規劃迄今已近3年之久,如今總算經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委員會及教育部等部門核發執照及核定預算。為順利進行大樓之興建,本校選定98年4月13日下午2時之吉時良辰,由 校長率同多位1級主管及同仁,於祭拜天地神祇後進行破土典禮,全部工程預計於99年10月完工。

三、成立教學發展中心

推動教學品質之提升

本校為全面提升教學品質,於民國95年5月1日於教務處下設立「教學發展中心」。中心自我定位為服務導向型的單位,下設教師發展組、數位媒體組、學習促進組、規劃研究組等4組,期能藉由舉辦研習活動、提供教學諮詢、安排課業輔導、推廣教育科技、加強數位教學、研究課程改革等方式,提供本校師生一流的教學支援,激發全校師生探索知識的熱誠,以營造持續創新而又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自成立以來陸續推動多項重要業務,其中與學生直接相關者略如下:

1.設立學習開放空間

本校總圖書館地下一樓的多元學習開放空間,源自國外校園Learning Commons之概念,使用率非常高。內部規劃成諮詢小間、沙發區、圓桌區和小會議室等,提供本校師生進行一對一學習諮詢、團體課業討論、語言交換、無線上網、讀書會等多元學習活動。

2.提供學習輔導,作法如下:

(1)個別學習諮詢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協助解決學習之疑難,由中心甄選課業輔導小老師提供定時定點的一對一諮詢服務。目前共有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經濟學、統計學、工程數學、會計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等十科,同學可隨時自行上網預約。

(2)教務長榮譽榜為鼓勵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輔導同學課業,設有教務長榮譽榜制度;由成績在全班前百分之十的學士班學生,自願登記為榮譽榜小老師。凡有需要的本校學生皆可主動與榮譽榜小老師聯繫,自行約定適當時地進行課業諮詢。

3.推動讀書小組計畫

為提升本校同學讀書及討論風氣,凡6人以上皆可自組讀書小組,主題以經典閱讀、當代大師著作及專業學科為原則。中心將提供行政、場地、閱讀書目等相關支援,並於計畫結束後遴選出運作特優的讀書小組,給予獎狀認證與獎勵。

4.舉辦學習相關演講及工作坊

定期舉辦學習策略工作坊、樂在學習系列演講、數位教學工作坊、教學工作坊、卓越教學講座等系列活動,以協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策略,提升學習效能。

5.建置學習網路資源

建置學習資源網、語文學習網、學習策略網、臺大演講網、CEIBA數位課程管理平台等,透過網路方式,提升學習成效。

6.建立教學助理 (TA) 制度

以教學助理制度來增進課堂的討論深度,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教與學之效能,為建立制度,舉辦TA 研習會培訓TA、推動TA認證制度、遴選傑出TA給予表現優秀者獎勵、針對首次擔任討論課TA進行教學評與諮詢,以協助其增進教學技巧與課堂帶領效能、建置TA 交流平台,提供教學助理專屬交流園地。

7.進行學習專案研究

針對大學部大一新生及應屆畢業生進行學習相關議題之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以瞭解本校教育經驗對學生之影響,除提供各系及校方課程規劃,及提升教學品質策略的參考,同時也作為中心未來推動相關業務的依據。

除前述與學生直接相關者外,該中心亦辦理多項與提升教學品質密切相關的業務,例如:舉辦新進教師研習營、推動教師傳習制度 (飛雁計畫) 、建立並執行 教學助理培育制度、進行教學助理教學評析與諮詢、舉辦卓越教學講座及教學工作坊、建立教學資源網及TA交流平台、舉辦數位教學工作坊、建立CEIBA數位課程管理平台、建立臺大演講網 (NTU Speech) 、執行數位學習與多媒體專案、支援國際遠距課程專案、推動教學改進研究計畫、進行畢業生學習回顧問卷調查、執行院系課程精進研究案、進行大一大二不分系研究、進行大一新生問卷調查、舉辦教學研究成果系列演講…等等。

四、進行通識教育之改革

本校通識課程自96學年度起已由原4大領域改為文學與藝術領域、歷史思維領域、世界文明領域、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領域、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等八大領域。通識課之課程數與班次皆有大幅度成長(改革前班每學期約150班次,目前則超過250班次)。

除上述課程結構性的改革及課程數與班次之增加外,本校亦推動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獲得補助之計畫,其通識課程可依選修學生人數配置教學助理(每學期全校通識課教學助理超過200人)。另外,本校亦辦理獲補助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會,每學期選出五門課程為績優計畫,於教師下次開授相同課程時,另外補助5萬元之業務費以示鼓勵。

為增進本校學生與教師對通識教育的正確認知與了解,本校並於97年完成通識教育手冊及影片的設計與製作。通識教育手冊分送予97學年度入學大一新生及各學系,通識教育宣傳影片則分送各行政主管及各學系,並放置於網路上,供全體師生及校外人士觀賞。更進一步,本校於97年3月完成臺大通識課程地圖查詢系統,作為學生選課之參考資訊,協助學生即早規劃未來預計修習之通識課程。

此外,本校為大一新生規劃新生專題課程,讓臺大新鮮人在剛進入大學校園之際,即能在教授的引導下,進入不同於從前的學習殿堂,體驗本校的校園文化,為未來的學習之路開啟一道門。本課程從97學年度起開始實施,採小班教學,每班10~25人,以專題討論的方式進行,授課教師可依照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設計課程內容,學生亦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修課,鼓勵師生透過對話,刺激彼此的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見解,相互學習成長。

五、語文教學之改善

大一國文教學改善部分包括:(1)「國文」課程改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化思想」、「文學與人生」四個領域進行教學。(2)設置「大一國文教學專屬網頁」供學生瀏覽、預習、下載。(3)進行僑外生國文能力檢測,依檢測結果分班教學(目前約11班,每班學生多數在20至30人之間),以提升教學成效。(4)推動經典閱讀,完成專屬網站架設,透過積極的引導討論,帶動經典閱讀的風氣。

外文教學改善部分包括:(1)增聘專案計畫教師及教學助理,以小班教學提高學習效能,例如:日文由94學年度之17班逐步增至95學年度35班,96學年度第1學期45班,96學年度第2學期53班,97學年度62班,平均每班人數由最初之108.5人降為目前低於43人。另如英文領域開班數由94學年上學期之70班逐步增至目前之91班,每班修課學生數亦由48人降為43人。(2)強化「線上英語自學教室」功能,增闢「研究生英語學習區」,並由「寫作教學中心」提供英文寫作課程及寫作諮詢與線上寫作教室等服務,另外強化「進階英語」課程內容,厚實學生英文能力。(3) 98學年度擬增聘六名第二外語兼任教師,預計開設法文、德文(各兩班),俄文、阿拉伯文、義大利文等歐洲語文課程(各一班)及韓文(5班)與越、泰、菲、馬等東亞語文課程(各1班)。

六、推動基礎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教育之改善

基礎數學教學改善情況包括:(1) 配合教學助理制度的實施,數學系逐步推行『大班教學、小班輔導』之授課模式。95學年度實驗150人班級,96學年度實驗250人班級,97學年度調整為各班均為100人班級,建立『小班輔導』之助教甄選、培訓、評估之機制。 (2) 增加微積分教學助理之訓練,為提升教學助理素質,教學助理除需參與教學發展中心所舉辦之研習會及各類工作坊。亦需參與數學系於每學期開學前一周所舉行之六小時教學助理研討會,該研討會主要教授教學助理帶領實習課的技巧與原則。(3)編製微積分題庫(已完成70組)及教材。(4)聘任兼任教師協助微積分教學。目前各項目所推展之成果,由學生之反應及其成績表現,已證明有當好之成效。

基礎物理教學改善情況包括:(1)物理實驗教學空間改善及實驗教學設備更新,(2)改進實驗教學模式,以建構探究性學習為實驗教學重要目標,(3) 基本交流電路(RLC)實驗部分,並成功結合NI的ELVIS系統,使課程品質與學習效果更佳。並進一步發展「虛擬儀控」、「數位程控」、「遠距操控」之新實驗與新教學,(4)設計製作生醫相關普物實驗,(5) 普通物理教學之電子化、數位化、影片化、網路化。

基礎化學教學改善情況包括:(1)大班教學小班輔導(聘12位教學助理),並研擬示範實驗及實習課程。(2) 擴大教師人力資源(97學年第2學期延聘4位兼任教師),降低班級平均學生人數,提升教學互動與成效。(3) 課程綱要e化:完成普化各班次中英文課程綱要上網及建立Ceiba網頁,讓學生瞭解課程學習目標及教學內容。(4) 教學多元化,開發新實習教材單元:設計可搭配普化課程之多元化教學活動,例如電腦模擬實習課及規劃實習教室。(5) 新增實驗教材以促進實驗深度與廣度,已完成「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及「誰是口水王」實驗之研擬並展開學生實作。(6)本年度將正式出版發行英文版普化實驗課本,已完成教材電子檔整理。(7) 規劃應用IRS即時回饋系統於普化教學,以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瞭解學生的學習現況,提升學習興趣。(8)持續充實網際網路數位化學習平台內容。(9) 舉辦助教講習會及預作實驗以提升助教專業素養。

基礎生物學教學改善情況包括:(1)提供普通生物學實驗與植物生理學實驗課程資訊及教學意見交流網路平臺。(2) 課程綱要全面上網(臺大課程網CEIBA),提供修課學生即時資訊。(3) 完成三位教學行政助理之聘任,全職投入生物教學改善計畫業務。(4) 共派出55位資深助教與64位TA協助實驗課程教學,有效降低生師比。(5) 每周針對教學助理(TA)施以3小時以上的課前教學與實習,確保上課品質。(6) 健全「資深助教」帶領「實習助教」制度,每班上課前均進行上課內容預講,並由資深助教改正缺失。 (7) 全天候開放本系助教辦公室提供修課同學課業輔導及諮詢服務。

在基礎經濟學方面,經濟學系歷年來平均一學期提供全校基礎經濟學課程約20餘門,由於全校同學對於經濟學的需求極大,每個經濟學的班級經常有超過200人修課的情況產生,故為了減輕授課教師的負擔,本校配予基礎經濟學課程教學助理(每學期18~19位),除了協助授課教師處理大量的學生作業、考卷之外,經濟系並在經濟學原理與實習等課程的班次設置有教學助教,教學助教每周將為所有課程上課1~2小時,用以協助授課教師解答課堂上以及作業上的各種疑問。同時,該系也推廣所有教學助理於NTU CEIBA課程網站上與選修課程的同學進行互動,透過網站可以更加方便的解答修課同學的疑問。

至於基礎社會學部分,本校為提升社會學導論課程之教學品質,自97年起針對基礎性社會學,補助聘任教學助理及教材、圖書、資料庫購置經費。建置社會學聯合教學網頁、社會學紀錄片教學資料庫、社會學教學書籍資料庫的網頁,能夠與台灣(甚至華人)社會學界的同行分享。

七、專業課程之改善

由於經費所限,各系所專業課程教學品質改善部分,係以選課學生數多及跨領域者優先補助,95年度補助22項計畫,96年度補助47項計畫,97年度則補助47項計畫,98年度則補助33項計畫。補助項目包括教學助理之聘用、儀器設備之購置或汰換、課程網之建置、教材之製作等等。

八、統計教學中心之設置與業務之推展

夲校為提升統計教學品質,培養統計優秀人才,於96年5月設置功能性「國立臺灣大學統計教學中心」。以推動大班授課小班實習教學模式,本學期業務執行重點包括:完成97(2)初等統計學電腦實習課課程安排、完成97(2)初等統計學教學助理甄選及聘雇(15位博士級與20位碩士級)、開授「統計與生活」通識課程、線上基礎統計學電腦實習課影音檔製作、籌備生物統計研習會。該中心設立以來,初等統計學教師評鑑與之前尚未實施統計電腦實習教學助理制度相比,評鑑分數顯著提高,可證明學生學習成效已有顯著提升。

九、寫作教學中心之設立與業務之推展

本校為規劃及開設寫作教學課程,提升本校研究生學術寫作及批判性分析思考能力,特設跨學院功能性「國立臺灣大學寫作教學中心」,其任務包括:(1)規劃及開設中、英文學術寫作課程、(2)編寫中、英文學術寫作教材、(3)研發中、英文寫作評量辦法、(4)舉辦寫作教學之講座及工作坊、(5) 協助本校各專業領域中、英文寫作課程教學及相關活動之舉辦。

十、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之運作:

本校為促進生命教育之學術研發、校內生命教育之推動、師資培育、教學資源之建構與推廣、跨科際與跨界之合作對話,於97年9月成立功能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目前其業務推展情況如下:

學術研發組已建制完成《生命教育研究》期刊之撰稿體例、徵稿與審稿辦法及作業標準流程,並已開始接受投稿。

完成「生命教育學術暨教學社群」的建構以及籌備《啟航與共融》工作坊。

完成「生命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之主題論文邀約與一般論文徵稿。

校內推動組已完成生命教育電影展的籌備,確定活動場次、講者與影展內容,共八場次。

媒體平台組方面,廣播單元「收聽警廣,掌握生命方向」於每週四晚間七點四十分至八點於警廣電台播出,已播出四集,並與「美人晚點名」節目合作籌備與製播四集「無障礙天使特攻隊」電視節目。

學校教育組已舉辦「高中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班第三期期中工作坊: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並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辦理「高中教師在職進修生命教育類課程教學學分班」。

行政公關組已進行中心官方網站的建製籌備及入口規劃。

十一、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業務計畫

本校為整合規劃科學教育課程,提升自然科學通識素養,推動科學教育前瞻性策略,於97年10月成立功能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該中心目前業務推展

情況包括:(1)北區高中科學班計畫推動相關事項、(2)「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第一期「達爾文的奇幻旅程」之企劃、宣傳、與執行 (3)開發同步及非同步課程之數位教學平台 (4) 規劃基礎科學之開放式課程OCW資料庫,開始資料整理彙集之工作,並進行資料庫平台之建置規劃(5)共同主辦台法幽蘭計畫國際科學傳播工作坊(5)協辦德國何尼根-<徐能>教授訪台演講及製作課程影音資料(7)提出教育部STS課程計畫(8)提出國科會能源教育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