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李致毅副教授林頌然助理教授林明仁副教授榮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中研院自1995年起設置「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今年頒獎典禮於6月1日在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一樓會議室隆重舉行,由翁啟惠院長主持。共15項計16位得獎者,每項獲頒新台幣20萬元、研究獎助費新台幣30萬元,以及獎牌乙面;共同得獎人獎金共享,研究獎助費調高為40萬元,均獲獎牌乙面。本屆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共有155件申請案:數理組62件、生命組39件、人文組54件。申請案件皆經過各分組預審、初審、複審程序,再送三組聯席審查委員會討論,始決議得獎名單。本校今年獲獎年輕學者包括數理組李致毅副教授(臺大電機學系/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生命組林頌然助理教授(臺大醫學工程研究所) 、人文組林明仁副教授(臺大經濟學系)。

高速通訊晶片獨步全球

李致毅副教授研發之高速通訊晶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舉凡高速電腦、光纖、行動通訊等,都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李致毅副教授在IC設計領域發表了數篇令人矚目的論文,其中一篇研究以90奈米製作20-Gb/s突發式資料回復電路 (Burst-Mode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Circuit),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且可穩定工作之同類型電路。他利用注入鎖定 (Injection-Locked)技巧,能穩定地提供接近1 Gb/s左右的工作頻寬,對未來光纖到戶的普及將有極大助益。另一篇論文則以75-GHz 鎖相迴路 (Phase Locked Loop, PLL)為研究對象,此亦為當時世界上最高速的單晶片鎖相迴路,其電路設計獨特創新,使該晶片在抑制相位雜訊(Phase Noise)、參考頻雜訊(Reference Spurs)及功率消耗 (Power Consumption)等方面的表現相當優越。該設計榮獲ISSCC Beatrice Winner Award (2007) 及ISSCC Takuo Sugano Award (2008)等兩項國際最佳論文獎,極為難得。

組織工程毛囊再生技術研究

林頌然醫生是一位醫師科學家。他於2003年起為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2006年自臺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2007年起擔任臺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他臨床專攻皮膚科,而在研究方面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將非線性光學造影應用在皮膚研究,第二是進行毛囊再生的研究。光學工程上,他們的團隊將多光子顯微鏡技術(multiphoton microscopy)廣泛應用在定量及偵測皮膚老化、皮膚癌及膠原蛋白受破壞時的結構轉變;此外亦進行經皮藥物穿透研究:論文其中一篇即以經皮藥物促進劑對角質層及藥物穿透管道的結構影響為研究,發表在皮膚科排名第一的期刊(J Invest Dermatol),並獲選為該期的雜誌封面。另一方面,他著手研究利用組織工程進行毛囊的再生:毛囊再生是許多器官再生研究的典範,而他研究的議題包括如何控制毛囊的大小、密度、方向、顏色、生長週期及再生的效率等。他首先結合生醫材料,研發可注入性微組織,並證實此微組織可以在動物體上誘導毛囊新生。此方法有機會作為生物反應器的基礎,發展有效促進毛囊再生的方法。此研究發表在組織工程上排名第一的雜誌(Biomaterials)。林頌然醫師的過去研究內容有臨床應用的潛能及價值。

性別比例失衡的真正原因

林明仁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勞動與健康經濟,他在畢業後短短7年內即發表了9篇文章,多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其中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更是經濟學門四大期刊之一,足以顯示其卓越的研究表現。

林博士本篇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著作平息兩位不同領域諾貝爾獎得主在亞洲性別比例失衡原因上的爭論:經濟學者Amartya Sen認為 「亞洲地區男女性別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重男輕女觀念導致女性受到歧視性的對待所致」 ; 但發現B型肝炎病毒的Blumberg 卻反駁:「B肝母親生產男嬰的機會較高,才是性別比例失衡的主因」。

林博士本篇代表作利用精確的台灣資料與巧妙的測試技巧,發現性別比例失衡主要還是重男輕女偏好所導致,而B型肝炎的影響則是微乎其微。除了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外,該文的結果也對社會有深遠的政策意涵。這從美國華爾街日報、歐盟VOX政策網站的報導可見一斑。林教授利用好的資料與創新的實證技巧,讓台灣的題材登上了國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