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校性研究設施卓越研究大樓、實驗動物中心掌握時代需求 總務處

邁頂計畫Q&A系列(5)

Q4:臺大為何需要全校性的研究設施,願景何在?

  研究發展能力已為大學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本校有必要營造符合現今學術研發需求的基礎環境。以本校現況來看,共通性實驗空間及儀器不足、研究空間質與量不符需求,造成研究資源及經費分散、空間設備重覆而浪費、不利於進行跨領域整合性的研究工作,可說是本校現今研究發展的最大障礙。

  打造全校性的研究設施,可以提供共通性實驗設備及現代化實驗空間,促進各研究單位間相互支援,研究經費可以更合理的運用,達成研究資源集中、降低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成本。全校性的研究設施也有利於跨領域研究計畫,個別研究人員與研究群體之作業得以快速整合,同時亦可以補充本校目前不足的理、工方面實驗研究空間,提升本校理工方面研究的競爭力。

  研究實驗亦需掌握時代需求。由於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生命工程與技術整合為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近年來生物技術研究發展迅速,對於基礎與臨床動物試驗所需中大型動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如今臺灣北部並無一專門供應中大型試驗動物的試驗及飼養場所。為此本校將打造一處合適的實驗動物飼育環境,不但可解決各研究中心對於實驗動物的需求,亦可鞏固本校及台灣未來相關學術研究的發展。

卓越研究大樓

卓越研究大樓座落於水源校區,用以解決本校研究空間不足的問題,並整合校級製程中心與相關貴重儀器,為跨領域整合性的研究及各校內研究單位提供絕佳之研究場地及設備,形成新興的研究聚集地,一方面提高相關貴重儀器使用效率及降低研究成本,一方面將水源校區發展成為產學合作及知識科學園區。

本案預計總樓地板面積18512m2,為地下2層、地上10層的建築物,高樓層做為一般實驗室及研究室,提供生農、物理、化學等研究部門使用;低樓層則做為製程中心。高樓層實驗室採模矩化排列,以空中花園及適度挑空將自然光線、風綠及景觀引入建築中,使嚴肅的實驗空間與自然更加接近。

在建築設計理念方面,摒棄封閉式的建築外殼,建築外殼採多孔隙設計,讓綠景可以穿透,同時新店溪河岸景觀亦可滲透進入建築內部;同時樓層間以空中庭園形式,在研究區域各樓層間配置綠色景觀,讓綠景在樓層間錯落互有交疊,創造可以呼吸、與周邊環境互動的有機建築。在節能環保方面,建物外殼設計同時兼顧節能,具備遮陽板功能可以降低室內熱負荷;低樓層則可利用外牆退縮做為陽台、露台或挑空空間,並適當綠化,以減少日照直射。

民國101年完工啟用

本案已完成先期規劃構想書呈報教育部同意備查事宜,並完成設計監造建築師徵選作業,刻正進行細部設計中。俟本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審查通過,提送教育部、工程會審議核准編列預算後,辦理工程招標作業,全案預計101年7月完工啟用。

全校動物實驗中心

本案原為由動物科技系所提出的「中大型實驗動物中心」,於95年3月16 日舉行公聽會,聽取本校各院所意見並納入規劃發展參考,而後經本校修正為「全校性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實驗中心主要為提供合適的高等級實驗動物飼育環境與設備,確保實驗動物(如基因轉殖豬及羊等)的飼育品質,以配合先進生醫研究,可以幫助本校在生物醫學科技發展方面持續精進。全校動物實驗中心落成後,可望解決校內各教授自行籌措經費安置動物房、但各自經費有限使得動物房舍僅能維持最低要求的現況,未來亦將持續規劃拆除無法改善之未達標準實驗動物房舍,有利於校園有限的土地空間更新利用。

全校動物實驗中心座落於基隆路三段155巷、環境研究大樓旁,原址為動物科技系舊研究室。建築規模為地上4層、地下1層,預定總樓地板面積為7,200㎡。建築設計方面,融合生命和科技的意涵,與動物實驗中心的精神相互呼應。

考慮飼育動物空間需要降溫又必須兼顧節能,建物外牆以四種材質組成,外界溫度較高的空氣,穿過鋁擠型百頁進入各個維修夾層,行走約30米的路徑,藉由建築內部得到降溫效果後,再進入空調主機房,可大幅減低空調主機的負荷,達到省電節能的目的。而因應夾層進風而被張開的外牆,有如動物打開的眼、口、鼻、耳、皮毛一般,這些開口處的形狀均為圓弧狀。主要入口處的圓形樓梯,除做為一般人員的主要動線,其上昇之圓弧亦與演講廳的坡道方向相反,相輔相成,組合成DNA雙螺旋的意象。

民國100年完工啟用

本案於今(98)年2月完成徵選設計監造建築師的作業,4月教育部審查通過先期規劃構想書,初步設計於5月送本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審議通過,刻正繼續發展方案內容中。未來將持續依預定進度執行,全案預計100年4月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