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學分 聯絡簿APP成為父母助力

(記者/廖昱涵)

離臺大不遠的科技大樓捷運站,是通勤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但對於 IAMSCHOOL團隊的六個同學而言,是顛簸後終於看到希望的創業之路。

位於捷運站旁的辦公大樓,引領記者進入辦公室的,是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韓國僑生金宰敏,目前就讀臺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三年級。除了學校外,放著兩、三張辦公桌的小辦公室,是他與夥伴們最常待的地方。裡面堆著一包包金宰敏從韓國帶來的泡菜,除了家鄉味之外,他也把韓國的數位教育IAMSCHOOL帶來臺灣,希望引進教育數位化的趨勢。

IAMSCHOOL是一款由四名臺大學生金宰敏、黃芳儀、劉珠瑛、謝雄錦,加上臺科大的楊家宏以及臺大畢業生陳星豪與韓國科學技術學院共同開發的電子聯絡簿。這項設計藉由APP連動學校官網,將校內資訊、聯絡簿直接推播至手機;校方也能主動發布即時資訊。 IAMSCHOOL希望讓家長能參與學校事務,節省下來的時間,能和孩子有更多互動。

●科技結合教育是普遍趨勢●

在韓國,IAMSCHOOL使用率高達 99%,遍及小學、國高中。金宰敏解釋,韓國人習慣用手機解決事情,大至購屋、小至訂餐,都有APP可以代勞。再者,韓國政府近年也致力於線上教育。金宰敏打開了EBS(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System,韓國教育放送公社)的網頁,名師羅列,貌似補習班。其實是政府推動的線上學習課程。雲端與教育的結合,對韓國來說已非新鮮事。

一個韓國學生,為何要對臺灣的教育如此關心?其實,金宰敏與臺灣的淵源很深。由於父親對中華文化深感興趣,從小就把三兄妹送入華僑學校,更進一步來臺念大學。《雅量》、《背影》等課文,金宰敏如數家珍。

雖然從小在被稱為「小臺灣」的華僑學校生活,來到臺灣後,金宰敏卻沒有因此對文化衝擊免疫。尤其曾在韓國 IAMSCHOOL團隊工作過的他,看到臺灣教育的缺口,因此興起移植這套APP的想像。當他與韓國團隊談及臺灣業務的拓展時,由於兩者教育環境相似,獲得了爽快答應的回覆。

於是,金宰敏找來熱衷韓國文化的同學黃芳儀一起,日後一個拉一個,六人團隊終於成軍,開始長達半年的走訪,尋求各級學校的合作機會。第一步,他們走到與臺大只相隔一條小徑的銘傳國小。按下學校門鈴後,就直接和校長邱春堂聊了起來。「韓文我們看不懂啦,」銘傳國小資訊組組長黃世傑回憶當時,校長將 IAMSCHOOL轉介給他的情形。當時看著尚未完全中文化的APP,黃世傑認為,雖還不成熟,但能增加與家長溝通的管道,對學校幫助很大。便在半個月的優化後,和IAMSCHOOL團隊合作,成為第一所使用的學校,目前普及率已達80%。

●APP增進師生及家長互動●

有人會問,既然學校已有官網,又何須多個APP?當了幾年的資訊組組長,黃世傑深深體會到,宣傳並不是件易事。「內容放在網路上是死的,」黃世傑接著指出,官網的資訊過於複雜,有的為了推廣校譽、有些宣布教學事項,訊息對象都不同,難免讓人眼花撩亂。

尤其,黃世傑說,以前很多的學校事務,如園遊會、家長會等,都習慣把通知單夾在聯絡簿中告知家長。但是東一張、西一張,難免就遺落在書包的深處,家長常在前幾天才突然發現學校活動,來不及參加。現在直接靠著APP的推播,不會再有家長應該出席卻沒來、孩子也百般尷尬的情況發生。

同時身為家長的黃世傑,也展示他用APP訂閱六年級女兒的聯絡簿。才剛過中午,聯絡簿上有什麼作業、要買什麼用具,一目瞭然,甚至待會下班就能去準備。他說,目前臺灣多數是雙薪家庭的社會型態,父母常常晚上回家,看到聯絡簿才發現要買東買西,不僅造成父母困擾,孩子通常也少不了一頓罵。如今透過APP訂閱聯絡簿後,家長能夠即時掌握資訊,家長、學童、學校間有了更緊密的互動。

黃世傑到現在仍常常與IAMSCHOOL團隊分享使用者經驗,甚至幫忙舉辦推廣會。「很多人都怕麻煩。雖然經費有限,想改善教育,就要自己找辦法。」他認為只要對教育有益,做師長的一定當仁不讓。尤其,IAMSCHOOL本身已獲創投投資,強調終身免費。相較之前類似卻要付費的APP,黃世傑認為,「免費」讓IAMSCHOOL更有推行的可能。

●APP創業初期 吃苦當吃補●

或許是在銘傳國小的順利,又受韓國成功經驗的影響,讓金宰敏天真地認為,IAMSCHOOL能立刻在臺灣大獲好評。他歪了歪頭、苦笑,事情不如想像般的順利。

雖然他們在半年內達成350間小學、國、高中選用的好成績,之前卻有一段長達半年的「黑暗期」。銘傳的經驗只是少數,大部份的情況下,因為沒名氣,尋求合作常吃閉門羹。

但不願放棄理想的堅定,也讓金宰敏確信自己正在做著喜歡的事。謝雄錦則認為,創業和學校教的很不一樣,全部都是「自己動手」,沒有人會讓你擺爛,要全權負責。劉珠瑛也補充說,之前曾嘗試實習,但其實只是依體制進行。創業則是「一切從零開始」,極具挑戰性。在他們的堅持下,IAMSCHOOL慢慢累積口碑,成績逐漸好轉,近來版圖還向外島擴張。

一款飄洋過海而來的APP,能夠在臺灣逐漸打響知名度,勢必經歷了在地化的腳步。在之前深受食安風暴籠罩的臺灣, IAMSCHOOL新增「午餐菜單」的通知功能,家長對於食材來源更安心,受到好評。而這些資訊,其實都在政府的「食材登錄平台」上,學校的官網也有連結。但正如黃世傑所說,內容須經過宣傳才會活過來,而IAMSCHOOL正如同召喚師,將家長需要的訊息從資訊海中撈取出來,呈現在他們眼前。

除了追蹤學校訊息外,許多家長也向團隊透露,IAMSCHOOL成為他們替孩子思考未來的平台。例如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就說,他常常觀察一些國中的頁面,作為升學參考之一。而且APP用手機就能使用,較方便在上班之餘,用零碎時間閱覽。

談起創業駕輕就熟的金宰敏、劉珠瑛及謝雄錦,讓人差點忘了他們只是大學生。劉珠瑛也說,能為臺灣教育做一點改變,正是她加入的初衷,彌補未當上老師之憾。而身為越南僑生的謝雄錦,也希望吸取經驗,未來想進一步將這套 APP帶回家鄉、改變越南的教育環境。

●創業成員為理想奮鬥●

這些成員的大學生活,似乎也離不開 IAMSCHOOL。金宰敏這學期修習創意創業學程的課程,學會以「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分析使用者,更用IAMSCHOOL拿到課程競賽的第一名。在團隊中負責行銷的劉珠瑛和謝雄錦,也修了行銷管理的相關課程,並以 IAMSCHOOL作為課堂案例。

身兼學生與管理者的雙重身份,金宰敏坦承目前壓力也是雙倍。像是韓國大學有創業學分,而有些國家甚至可抵免高達16學分,他滿是羨慕地笑說:「好希望臺大也有啊。」現實情況是,金宰敏往往必須在學業與創業之間抉擇,他不諱言:「我選IAMSCHOOL。」這似乎是所有學生創業不得不面臨的困境。

即使被壓力追著跑,但談到IAMSCH-OOL這個孕育一年的事業,金宰敏、劉珠瑛、謝雄錦嘴角還是帶著微笑。「說到通訊軟體就想到Line,說到社交媒體就會想到Facebook,希望未來一提及教育,大家就能夠想到IAMSCHOOL。」訪談中較為寡言的謝雄錦,堅定地說出這個註解。

(攝影/廖昱涵)

(責任編輯/柯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