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X臺大將程式語言納入基本能力課程

11月15日週二晚上走進博雅202教室,已坐滿了學生,心想可能是哪位知名教授的課程。一些沒有位子、也願意席地而坐的聽眾,都是首次參加CS+X社團舉辦的講座。爆滿的教室內,有一半甚至不是本校學生,還有很高比例的業界人士。他們都想知道,打敗頂尖棋手的AlphaGo機器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想不想知道當年如果你在鐵達尼號上,會不會生還?」臺上講師以鐵達尼號的乘客數據庫舉例,解釋機器學習背後的模型運算方法,逗得臺下聽眾莞爾一笑。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資訊科學,讓非資工領域的人也能學會程式語言,這就是CS+X社團的成立宗旨。

●學習程式語言成為未來趨勢●

CS+X社團由一群這學期剛修CSX系列課程的學生成立。社長何翊瑜本身是經濟系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學期之前,他不曾碰過程式語言。經過6個禮拜CSX系列微課程的教學,他已經學會初階的「爬蟲」技巧,也就是利用R語言抓取社群網絡上的資料。「我認為這是一個未來潮流。電腦已經成為生活中非常普及的工具,就要學會使用它。」身為經濟系的學生,何翊瑜認為學習程式語言可加強資料分析能力,而資料分析對經濟模型的建立十分有幫助。

CS+X社團創辦的初衷,就是為了聚集同樣非資工領域的學生,讓大家能在學習程式語言的過程中互相討論。「自學超容易卡在一個地方後就放棄了,一個人會很無助。」同樣為經濟三的副社長邱詩涵說,社會科學院學生要學程式語言,的確要經過陣痛期。幸好社團中除了初學者外,也有熱情的資工所學生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她認為,只要肯花時間練習,程式語言真的不難。

除了CSX微課程外,每週五晚上在臺大計算機中心的小教室裡,也坐著一群中文系學生拿著鉛筆在紙上塗塗抹抹。他們寫的不再是對於文學的分析與批判,而是畫出一個又一個方框,在紙上寫下

、.class等英文字母。過去印象中與古典文學詩詞為伍的文學院學生,現在的回家功課則是看線上直播教學,打開網頁編輯器,一行一行地輸入HTML、CSS和Javascript語法。

這門由中文系與臺大共教中心共授的《文學數位應用與實作》,也是CS+X系列課程之一。修課學生期末須結合自己的文學專長,做出一個完整的主題網站。中文系老師吳旻旻說,過去已有學生透過課程架起崑曲、飲食文學的網站。她認為現在的閱讀習慣已因電子產品改變,學生如擁有資訊能力,或許文學創作會有新的火花。

但吳旻旻也笑說,跨領域開課對老師也是一大挑戰。兩門性質差異甚大的學科該怎麼融合,她和資訊系統訓練班講師張元鴻都還在摸索。她解釋,中文系目前是以數位詩作為想像起點,未來希望能陸續開設有關影片製作、互動與數位教材研發的課程。重要的是,先讓中文系學生願意跨出舒適圈,觸碰資訊科技與程式語言;學生擁有資訊能力之後,或許就能夠創造出嶄新的華文閱讀方式。

中文系大一的修課學生蔡采吟表示,當初就是看到臺大CS+X計畫的新聞,才選擇就讀臺大中文系。蔡采吟說,自己未來想從事傳播相關的工作,以文字能力打底,網頁設計的能力可以是求職的加分條件。同樣也是中文系大一的許瑋庭則是對設計跟文字都有興趣,他想過要利用課堂上學到的技巧,將系上的刊物改成網路版本,這樣就能讓更多人看到系上同學的創作。

●臺大基本能力課程重視實作訓練●

「CS+X」計畫全名為「Computer Science + X」,是臺灣大學教務處教育改革計畫中的一環。從這學期(105-1)開始,臺大教務處推動基本能力課程,試圖在原有的通識課程內加入新的資源,全方位提升臺大學生基本能力素養。

在原有修課規定中的15個通識學分,學生現在可以選擇以基本能力課程相抵,最高可抵6學分。基本能力課程包含寫作與表達、資訊能力及美學設計三大類別。這學期基本能力課程已有25門課,未來各類別都會有更多課程。

臺大教務長郭鴻基解釋,基本能力課程更重視訓練學生的實作能力,與通識不同。在哈佛、芝加哥、哥倫比亞或史丹佛等大學的課程規劃裡,都有稱之為Core Skill的實作課程。將資訊能力納入基本能力,也可說是參考國外教學的趨勢。

以哈佛近期討論熱度最高的課程「CS50」舉例,過去修課人數寥寥無幾的計算機程式概論,現在卻成為每學期修課人數飆破800人的熱門課程。打敗過去哈佛最熱門的經濟學概論,成為常春藤聯盟裡最受歡迎的選修課。

●以計算思維為自己加值●

電腦科學的崛起已經是不容逃避的事實,然而難道不分科系都要投身為工程師?郭鴻基認為,所謂資訊能力不單指程式語言,更重要的是擁有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能力。

協助辦理CS+X課程的資工系教授張智星解釋,計算思維其實就是用計算機(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人類的生活已經與電腦密不可分時,如何與電腦溝通就變成一種必要。張智星認為,不管是政治系、中文系,任何科系只要願意學程式語言,都可以很快上手。

「連歐巴馬都在寫Javascript,其他人為什麼不學?」張智星說,推廣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減少學用落差,當今業界程式語言已經變成基本能力。若各領域人才都擁有資訊能力,就不需要卑躬屈膝地找工程師解決簡單的電腦問題,多學一種能力,也是為自己加值。

參考哈佛與史丹佛的課程設計,臺大教務處找上電機系鄭士康教授與資工系張智星教授,與臺大共同教育中心一起討論。其中最大的難題便是如何讓資訊能力以最小的成本,不分科系地遍地開花。

雖然由共教中心與中文系共授的模式頗受學生好評,但若要將資訊能力課程遍及臺大總共54個系所,師資與人力成本將不堪負荷。因此模仿哈佛CS50的線上課程設計,臺大教務處將首次推出線上課程學分認證的制度。

臺大CS+X未來將重點投入三個部分同步進行:線上課程、實體面授與CS+X學生社團。臺大共教中心已經建立資訊能力的線上課程網站,從這學期開始,學生可以透過網路在家自學程式。如果需要學分,可以透過系統報名由學校舉辦的檢定考試,只要通過,就可以取得學分。

臺大教務處承諾,資訊能力的檢定考試至少每個月都有一場,讓學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再報名最適合自己的場次。郭鴻基解釋,可把程式語言想像成英文、日文,而檢定考就是托福、全民英檢,目的都是希望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除了線上課程提供學生程式語言的基礎外,共教中心則會開授個案應用的進階課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到教室上課。CS+X社團則與教務處合作,維持學生學習討論的熱度,並固定邀請業界講師分享最新趨勢。透過社團參與,初學程式的學生可放下恐懼,把學習當作一種社團活動參與。

這學期教授四門CSX課程的老師蔡芸琤觀察,有學習需求的學生其實很大量且多元。原本預計每堂課只收30人的課程,現在不計旁聽人數,總共已超收約200人左右。她很鼓勵非資工領域的學生都具備資訊能力,文學院、社科院可以學習資料分析與視覺化呈現的能力,理學院、生農學院則可以學習偵測、監控環境因子的程式。

●內容提供者更顯重要●

「高速公路已經蓋好,現在會賺錢的是運輸業,也就是提供內容的人。」蔡芸琤以高速公路比喻資工系建立平行雲算系統與雲端工具,她認為現在三大平台(Amazon、微軟與Google)已經成熟,業界最缺的是提供內容的人,也就是使用高速公路的運輸業者。因此,CS+X中的X才是未來最重要的部分。

記者/黃硯琳

責任編輯/王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