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離開電腦與研究 臺大教授一起來運動

大學教授的工作其實非常繁重。課堂上要傳道、授業、解惑,課堂外還要研究實驗、分析數據、發表論文。除此之外,還得身兼行政工作,參與各式各樣的會議,承擔極大的壓力,甚至身體健康大受影響。日前媒體曾報導大學教授過勞死的新聞,可見如何維持身體健康,實在是大學教授應該注重的課題。

因此,有些教授藉著運動來排解壓力,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維持身心健康。學校也成立了各項教職員的運動社團,例如:羽球社、網球社、太極拳社等。教授們藉著運動興趣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老師與職員,彼此交流。

●教授藉運動與不同領域老師交流●

臺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固定週一與週四中午到羽球場報到,和教職員羽球社的成員們互相切磋。畢恆達過去喜愛跑步,每年都參加教職員馬拉松;但他也說,自己年過四十後膝蓋不堪負荷,便不再跑步。倒是從回臺大教書後開始打羽毛球的習慣,除了受傷外,二十年都沒有停過,連生病都一定要到球場報到。畢恆達老師笑說:「只要有球打,人生就是彩色的。」

農藝系副教授蔡政安是畢恆達的球友,也是固定週一、四到球場,與其他教職員隨機分隊,互相切磋球技。蔡政安表示,打羽球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達到運動的目的,能夠流流汗很舒服。

現年58歲的機械系教授陳炳輝,網球生涯已將近29年。陳炳輝認為,打網球可以暫時讓眼睛不用盯著螢幕,並且讓腦袋放空。身為網球分會會長的他,只要沒有開會,每天晚上六點左右都會到紅土球場練球。在網球場上,退休的體育老師逄廣華都笑稱陳炳輝是「網球一哥」。

●運動有助提升工作效率●

法律系教授林仁光也是網球社成員,因為到美國念書而愛上打網球,球齡也有二十幾年了。由於打網球的共同興趣,林仁光也因此認識了生物機電系教授盧彥文,以及應用力學所教授陳瑞琳,彼此成為好友,常約出去打球與比賽。林仁光覺得,運動能讓工作更有效率,也能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教授;陳瑞琳則常將網球的力學原理放在教學與研究中。球技以外,老師們透過運動,也能在研究和教學上互相交流。

除了平時練球作為健身外,網球社還會利用校慶時辦校際比賽,邀請其他學校的老師一起來切磋球技;甚至每年一月都會參加大專盃教職員網球比賽。校際比賽時,陳炳輝與林仁光常常是雙打組合。

不同於羽球和網球這類較激烈的運動,材料系教授林金福則是每天早上都要打兩趟太極拳,並且每週三晚上到太極拳社練習與調整動作。提到接觸太極拳的契機,林金福說,主要是因為以前壓力大時容易頭痛,剛好看到太極拳社的宣傳便加入練習的行列。林金福認為,太極拳注重放鬆,練習兩、三年後,頭痛的毛病便漸漸改善。

●體適能社團 流汗放鬆身心●

除了男性教授,女性教授則較多從事非球類運動。社工系副教授劉淑瓊加入體適能社團已近14年。體適能社團除了有氧舞蹈外,也有排舞、拉丁和瑜伽等課程。劉淑瓊說過去也嘗試過其它運動,卻都無法養成規律的習慣。但來到體適能社團,每次融在音樂裡、身體隨之搖擺,覺得非常快樂,也養成每週二中午固定來運動的習慣。她認為來體適能社團不僅是運動流汗,更是換個氛圍,讓自己放鬆。

●養成早起運動習慣 每天神采奕奕● 

外文系退休副教授周樹華50歲才開始學游泳,至今已游了二十年。尚未退休時,她每天六點到臺大室外池游一個小時,換洗後正好接第一堂八點的課。周樹華認為,游完泳後將自己打理好,能以光鮮的樣子對付睡眼惺忪的學生。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還有學生在教學評鑑上給予「老師每天看起來都很有精神」的評價。

「一旦養成運動習慣,就是一輩子的事。」周樹華最後這麼說。

●總編輯的話●

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運動來調劑身心嗎?本期校訊第一版,將帶大家認識這些有固定運動習慣的教師們。二、三版則走出校園,報導平時購買的化妝品及「快時尚」服飾,可能帶來的環保隱憂。第四版則帶大家關注,校園裡熟悉卻陌生的面孔—外籍生,了解他們來臺生活,及對臺大的印象。

總編輯 臺大新聞所碩二 楊雅棠

記者/攝影 楊雅棠